戴森造車失敗竟然甩鍋大眾柴油門
雖然去年底戴森就宣布放棄造電動車的計劃了,不過詹姆斯·戴森爵士還是隔三差五就在汽車圈刷刷存在感。
不久前他們放出了幾張原型車的皂片,讓大家感嘆了一番“這么好的車,可惜了”,現在又接受媒體采訪放出了更多“胎死腹中”的車型信息,而且戴爵士還對電動車行業發表了不少驚世駭俗之言。
01 造車失敗,是大眾柴油門的鍋?
戴爵士說,他2014年的時候就開始琢磨造電動車了。因為電動化是汽車的必然趨勢,可是只有特斯拉在認真造高端電動車,戴森在電機上有積累,又在開發新電池技術,多好的機會啊。
經過一番思考,戴爵士決定造一輛超長續航的SUV,因為即便特斯拉的車續航也依然不夠長,這是戴森的機會;而之所以選擇SUV,是因為中國人喜歡SUV,而且中國的電動車需求很大。
太感動了,現在我才知道當初戴爵士是為了咱(口袋里的錢)造的車啊。
就在戴爵士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2015年秋天,大眾柴油門爆發了。
戴爵士大呼糟了!一夜之間,全世界的汽車制造商都開始向電動化轉型了,但是他們并不是真心實意地投入這個領域,不過是靠電動車來滿足排放法規和積分要求。
所以傳統車企們愿意用汽油車的利潤來補貼電動車上虧的錢,人為地讓電動車的價格變得“不切實際”的便宜,這讓戴森打算造的豪華電動車變得更加無利可圖。
傳統車企能賠錢賣電動車賺吆喝,戴森做不到,他們沒錢可賠,所以只能收手了。
雖然我認為從時間線上分析,戴爵士把鍋推到大眾柴油門上有點兒牽強,畢竟柴油門2015年就爆發了,而戴森宣布造車已經是2017年了,只能說戴爵士領悟得太慢。
不過戴爵士有個觀點我很贊同,之所以傳統車企推出的電動車產品沒有吸引力,是因為他們的初衷就和特斯拉這種企業不同,前者是被動應付,后者是主動選擇;所以前者造出來的是政策需要的車,后者才是消費者需要的車。
02 話說回來,戴森的車真那么牛逼?
俱往矣,感嘆完了放棄造車的原因之后,戴爵士不忘好好吹了吹他們這臺沒能上路的車,在他的描述中,這個車但凡交付了,那特斯拉就是渣渣。
不信客官您請看,這臺車,長度5米大7座、前后懸短、離地間隙大、24寸大輪轂、輪胎直徑接近1米、裝了150kWh鋰離子電池組,續航長達966km,百公里加速4.8秒。
內飾更加有看頭,座椅好似棒棒糖,大屏已經out了,因為太分散駕駛員注意力,人家用抬頭顯示+超級方向盤搞定一切,這多功能方向盤比游戲手柄可還行?
這么牛逼的車,您說多少錢一輛?怎么也得10萬英鎊吧。10萬英鎊?那是成本,15萬英鎊起售,你別嫌貴,人家還不打折,全球一年就產5000臺,搶不搶得上都難說。
但是戴爵士這邊剛夸完,那邊就有行業人士提出質疑了,說這么熱鬧,您這車不也就那么回事兒么,空間再大能大過皮卡嗎?抬頭顯示能高級到哪兒去?多功能方向盤也不是按鍵越多越就越好啊。
至于續航和加速性能,反正您這車也沒讓外人開過,數據說多少就是多少唄。造型更不用提了,和FF、拜騰有啥區別?唯一值得期待的可能就是固態電池技術了,還沒用上。
所以電池原材料咨詢公司基準礦物情報機構經理Simon Moores認為,戴森這臺車之所以沒量產,說到底還是因為固態電池技術沒搞定。
缺乏核心技術,其他方面再吹得天花亂墜,也還是競爭不過特斯拉,所以沒啥可惜的。興許哪天戴爵士的團隊攻克了固態電池技術,這臺牛逼的SUV又能和大家見面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