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車企不用不銹鋼來造車?保時捷:造過一次就再也不想造了
對汽車比較了解的應該都知道,如今市場上大部分汽車都使用鍍鋅鋼板以及鋁合金等先進材質進行制造。這些材質不僅防腐能力不錯,還能兼顧到輕量化、易加工、成本合理控制等一系列問題。
不過最近,我的“不銹鋼控”弟弟給我拋出一個知識盲區:為什么汽車不用不銹鋼打造呢?不銹鋼硬度高,不會像鋁合金那樣容易刮花,耐腐蝕性也更強;而且銀光閃閃的還能更顯機械感,多好看啊....
搜羅了一圈資料,我決定把這個知識點也一并送給大家,一起弄懂它,究竟為什么不用不銹鋼造車呢?
1.不銹鋼造車成本太高
節約成本,是造車過程中避免不了的考量,畢竟主機廠也是要賺錢吃飯的嘛!不銹鋼的價格幾乎是鍍鋅鋼板的3倍之多,你去馬爸爸的網站上搜索一遍可以看到:一般鍍鋅鋼板的價格為每噸5千左右,而304不銹鋼板的價格為每噸1萬5左右。
況且,造車還得考慮輕量化的問題,不然哪來的省油可言。現在的汽車幾乎都大面積采用鋁合金、碳纖維等等這些先進材質,像奧迪/捷豹等品牌,甚至還用上了全鋁車身。相比較之下,不銹鋼的重量高于鋁合金3倍之多,如此重量對于節能減排、降低油耗相當不劃算。
2.目前的抗腐蝕技術已足夠
大家想到不銹鋼造車看重的一般都是它的耐腐蝕性強,就像你家里的鍋鏟瓢碗盆,從你爸爸剛結婚用到你兒子出生,它們估計還完好無損,一點都不生銹。所以拿它來造車,是否完全不用再擔心生銹這事兒了呢?
其實,現在汽車所使用的“鍍鉻鋼板”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防腐蝕能力,且它的防銹能力是普通鋼板的十幾倍。
除了材料本身的防銹能力,噴涂工藝也能起到防銹的作用。涂裝的第一步,它們有個專業名詞:電泳防銹,顧名思義,這一步的操作就已經進一步對車的漆面增添一個保護層。
車身表面靠車漆保護,車身內部靠空腔注蠟防護。蠟膜的目的是隔絕空氣,對車身內部進行防銹。如此一來,重重保護之下,車的抗腐蝕能力已經足夠。
3.不銹鋼強度不足
從不銹鋼本身來看,它也還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去支撐一部車。比如它的屈服強度就達不到適用車架的標準。像汽車上A柱、B柱這些重要部分,廠家使用的是1000MPa左右的熱成型鋼,更下重本的廠家會用上強度達到1800Mpa的硼鋼。我們再對比下應用最廣泛的304不銹鋼,它的屈服強度大概在205-400Pa,你可能不懂這些材質的意思,但數字對比下即可一目了然。
又比如它的拉伸強度也同樣達不到標準。大部分車身配件,都是把鋼板沖壓成需要的形狀,但不銹鋼在沖壓過程中會變脆,弄起來程序就要更復雜一些。
題外話:難道就沒有車企嘗試過用不銹鋼造成嗎?
這...還真的有過,而且年代已久遠。早于1936年,福特公司就曾經制造過不銹鋼的汽車--福特Tudor轎車,這應該是當今世界上最稀罕的“古董”車之一了,目前全球僅有4輛,下面照片中這輛是到目前為止依然能啟動發動機行駛,正常工作的。不過當年再土豪的人也買不到這臺車,因為它是福特公司作為表彰優秀員工的榮譽來使用:給最優秀的人1年使用權,以紀念他為福特創造的巨大貢獻,敢問這樣的好公司現在哪里有?我要跳槽!
福特之外,還有另一個車企也造過不銹鋼汽車,它就是保時捷了!保時捷最為讓人熟知的,自然就是經典跑車911了,后置后驅的特殊結構全球獨一份。
為了紀念911的經典,1967年保時捷特別就打造了3臺全不銹鋼的911S跑車,連輪轂都是不銹鋼沖壓的。這3臺車自1974年以來一直保存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里,當然它也不是只能看不能動的展車,這3臺不銹鋼911都是能跑能秒的真家伙,上路跑起來溜溜的'據說當時還進行了為期7年15萬公里的路試,只是沒有被報道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不銹鋼911S跑車的重量為2270磅(約1030公斤),比傳統汽車還輕了約110磅(約50公斤)。也就是說,用不銹鋼打造的911S反而重量更輕了,這與前面說的不銹鋼造出來的車輕量化不行似乎不成立?看來造車這事,只要有技術一切都不是問題。不過呢,成本還是免不了的,據保時捷的說法,不銹鋼911S的制造成本比普通911高出2倍。
最后,看完后是否漲姿勢了呢?關于不銹鋼造車,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留言探討下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