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江蘇汽車網 >> 汽車新聞 >> 車界新聞 |
特斯拉國產“開綠燈”? 傳自貿區可成立獨資電動車企 |
“雙積分”制的“另一只靴子”尚未落地,外媒近日又曝出一則重大新能源政策 變遷的 傳聞,即中國 方案最早于明年 取締對自貿區內外資電動車業務持股的 制約。而當前在中國有11個自貿區,包含上海、廣東、福建和浙江等省。 彭博社的一則報導稱,據 信息人士 泄漏,中國正在考量同意外國汽車創造商在自貿區內 構建獨資電動車業務,該政策最快將在明年 施行。當前的政策下,外國汽車企業需求和本地企業 構建合資公司。 “一石驚起千層浪”,而商務部的最新表態更令這則 傳聞更加變得 錯綜復雜。9月15日,中國國家發改委政策探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 示意,下半年,中國還將在金融、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 孟瑋指出,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 根本國策的重要構成 部分,是我國互利共贏開放 策略的 順利 實際。為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今年下半年,將在金融、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而其所談及的“外資準入”是不是便是指的是“ 取締對自貿區內外資電動車業務持股的 制約”? 合資股比博弈 汽車產業合資股比問題向來是“ 陳詞濫調”的話題,作為汽車產業的主管部門,工信部向來是現階段 接續維持合資股比的 支撐者。 “汽車合資企業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底線受到美方強烈質疑,我們能頂多久頂多久。”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去年4月中國汽車論壇閉門峰會上 泄漏,他同時也 示意,股比放開已是大勢所趨,“長則8年,短則3-5年就會放開”。 但去年底,商務部發言人曾 示意將“進一步放開鋼鐵、化工、汽車等普通創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 制約,包含放寬外資在注冊資本、股權比例、經營 規模等方面的 制約”。由此再次激發2017年年初對“整車合資股比是不是應該放開”的 強烈 探討。 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5月25日發布《外商投資產業 指導目錄》 訂正稿,這一 爭吵終于有了答案。新的目錄 取締了鋼鐵等逾十個行業的外資 制約。調整幅度 碩大,但“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政策“紅線”臨時不放開。 根據之前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下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披露,中國政府將完善內外資投資管理制度,有序放開汽車合資企業股比 制約,而按照我國現行汽車產業政策,外方企業在合資公司持股比不得超過50%。等于為這場 探討臨時畫上了一個句號。 但在國家 大力發展的新能源領域, 仿佛正在逐步成為政策的“特區”。假如該 傳聞屬實,預示著汽車產業政策即將 產生新一輪重大調整。 家喻戶曉,為了 應試雙計分,外企品牌近期紛紛 群體通過 構建合資新能源企業的 模式“闖關”。 從江淮大眾、到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再到福特和中泰 簽訂合資備忘錄,業內 廣泛認為,這些“動作”都是為了在新能源雙積分重壓的倒逼下,對于迅速達標的“權宜之策”。 自貿區開綠燈? 2016年9月,工信部首次發布《企業 均勻燃料 消費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 步驟》(征求意見稿),要求年產量或進口量大于5萬輛的傳統乘用車企業需生產或進口 定然比例的新能源乘用車。其中規定,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8%、10%、12%。 9月11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月度會議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 示意,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將出臺,雙積分應該會 遲延一年 施行。 近日在天津召開的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也 示意:“有關部門已制訂雙積分管理 步驟,近期即將發布 施行。” 一旦同意外企品牌在自貿區 徑自設立獨資新電動車企業,這自然為外企品牌提供了新的一條“闖關” 路徑。 在今年特斯拉國產簽約烏龍事件中,知情人士就 泄漏,令最后談崩的原因之一便是特斯拉態度強硬地 期冀 可以在華成立獨資的電動車企業,而不 期冀與中國汽車企業成立合資企業。 這同時被中國汽車業內人士 寬泛質疑,稱這并不 相符中國汽車產業改革開放的利益——技術引進汲取。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就寫文章評論認為,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建廠,是為了利益。他們既不是“雷鋒”,也不是“ 詭計家”,同理,中國政府改革開放,也是為了中國的利益。 顯然,環繞著外資進入中國新能源市場是不是需求執行合資股比的 制約, 悄悄開啟了新一輪的博弈。 |
上一篇:環保部關注舍弗勒事件:汽車業長期漠視供應鏈污染
|
想便宜點買汽車嗎?參加江蘇汽車網組織的汽車團購行動吧,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砍價。4S店提供包車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動的價格,呵呵,還不報名去!GO >> |
![]() |
百度中 特斯拉國產“開綠燈”? 傳自貿區可成立獨資電動車企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特斯拉國產“開綠燈”? 傳自貿區可成立獨資電動車企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