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試駕起亞全新一代KX3-傲跑
前言:今年車市前行艱難,廠商在推出新車方面牟足了勁外,對銷售戰略也作了不少調整。就如今年年初,東風悅達起亞[報價 4S店]在經銷商大會上正式提出了“以零售為中心”的銷售戰略,簡單地理解就是讓經銷商盈利,而不是一味地給經銷商壓力。隨后,東風悅達起亞上半年就實現了可喜增長,其中新一代KX5和全新一代K3的產品升級功不可沒。
進入下半年后,東風悅達起亞把新車重點放在了一款小型SUV上,內部代號為SP2C,后命名傲跑,也就是全新一代KX3。全新一代傲跑將會在下周廣州車展正式上市,想必已經有不少人密切關注了,而在新車上市前夕,大咖也搶先試駕了這臺新車,下面便進入正題。
"跨越了一個時代 傲跑真“跑”起來了"
現款KX3
我敢擔保,只要你看了一眼全新一代傲跑,就會馬上忘掉老款KX3的樣子,新老款更替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變幻,21世紀流行語叫“素人改造”。老款KX3的外觀造型實在呆萌,且車身線條都比較圓潤,而全新一代傲跑就搖身變成一位潮男,目的就是吸引更多年輕用戶的目光。
全新一代傲跑的外觀造型源于起亞SP概念車,整體設計與海外在售的Seltos車型保持一致,并沒有做太多本土化改造,這是國內消費者所希望的。最吸引人的地方,無疑是那樣式頗為前衛的前大燈組,上部分為前大燈與日間LED行車燈,而下部分為轉向燈。為了彰顯個性化,中網格柵上下部均有鍍鉻飾條襯托,把視覺效果拉滿。
相比現款車型,全新一代傲跑在車身尺寸方面有足量提升,長寬高(mm)分別為4345/1800/1650,軸距為2630mm,在同級車型中占據少許優勢,各尺寸都要比本田XR-V要大。同時能發現傲跑的車身腰線較為平直,不規則的形面勾勒出肌肉感。
把屁股扭過來,會發現全新一代傲跑沒車頭那般驚艷,采用的是時下較為流行的設計手法,諸如銀色裝飾條將兩側的尾燈連貫在一體,拉寬整個車尾視覺,同時下方護板采用搶眼的銀色飾板,以此來增加層次感與靚麗感。
"與現代ix25稱兄道弟 內飾再也熟悉不過"
拉開車門進入全新一代傲跑的座艙,會發現熟悉感撲面而來,特別是那換擋機構,與前不久剛換代的現代ix25同款,同時擋把前部區域同樣配備了手機無線充電、USB充電口以及12V電源,這些小配置功能的使用率還是挺高的。
不過與現代ix25不同的是,全新一代傲跑的儀表盤與中控屏采用類雙聯屏的設計手法,中控屏幕與儀表盤并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可看作儀表盤為嵌入式設計,并與海外版Seltos車型大有不同。
車聯網方面全新一代傲跑也緊貼潮流,搭載了起亞UVO智能互聯系統,內置功能豐富,包括QQ音樂、百度CarLife以及電臺等,相比自主品牌車型,可玩性并不高,也沒有那么花里胡哨,基本滿足出行的智能化需求。
來到后排空間,全新一代傲跑倒少了一些誠意,高配車型自然配有后座出風口,但USB接口只有一個,其次后排座椅并沒有中央扶手以及頭枕,對后排的乘坐舒適性會有一定影響。不過值得欣喜的是,在材質的應用上,傲跑的座椅還挺舒服,坐墊的長度也比較適中,同時中部地臺只有些許隆起。
"不急不躁,動力僅滿足代步需求"
價格,向來都是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個人猜測全新一代傲跑的起售價不超過11萬元,要遠低于同級的本田XR-V和豐田C-HR。那傲跑會在哪一方面作出妥協呢?那就是動力。
眾所周知,本田繽智或XR-V換代后更追求的是個性運動,所以用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替代了老款的1.8L自吸發動機,以此來滿足新時代消費者對動力層面上的需求。而全新一代傲跑,或許為了錯開競爭,它反而更追求的是極致的燃油經濟性與舒適性,動力輸出倒是其次。
所以,全新一代傲跑在動力系統方面僅搭載了一臺動力輸出只有115馬力和最大扭矩144牛米的1.5L自吸發動機,比之前老款的1.6L動力參數還要低些,不過能滿足國VI排放標準。與之匹配的是CVT減速箱,可想而知它的駕駛風格是那般的佛系。
不出所料,在只有兩人駕乘并開著空調的情況下,傲跑起步略顯吃力,總得深踩一些油門,油門行程超過一半動力才明顯會有改觀。當然了,這是在普通的駕駛模式下,若滿足不了這種佛系加速,自然可以切入到運動駕駛模式,此時油門行程只需要超過三分一,動力就徐徐而來,不過轉速表的指針就常活躍在3000rpm左右,想省油?沒門。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傲跑的動力系統并不能給你帶來駕駛激情,但能給到足夠的駕駛安全防護,因為其駕駛輔助功能足夠豐富,包括車道保持輔助、駕駛員注意力提醒以及ACC自適應巡航等。
特別有意思的是,車輛打轉向燈轉彎時,儀表盤中央會有側后方鏡像顯示,只是方向盤轉向幅度大的話,會把儀表盤徹底擋住,顯得有些雞肋。此外,在紅綠燈路口啟用主動駐車功能后,若前車已駛離,本車并未啟動的情況下,車輛會有畫面與提示音顯示,這一小功能就顯得特別貼心。總的來說,全新一代傲跑是一輛代步小能手。
大咖總結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國內SUV市場中,全新一代傲跑想一鳴驚人還是略顯困難,但其銷量表現估計不會差,因為它在外形、配置以及價格上都有一定的競爭力,若是往后推出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來彌補短板,或許還能與主流車型拼一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