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車踏板為什么越來越“軟綿綿”,像是踩棉花?
咱們新車買來后,會感覺這個剎車非常靈敏,稍微一踩剎車踏板,制動力就使上勁了。可這個車子開了幾萬公里后,就會感覺剎車系統開始變軟了,踩下去的行程也變長了,像是踩在棉花套上面一樣。
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們跟大家說一下導致這個問題的這么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咱們的剎車片和剎車盤的磨損導致厚度變薄。比如咱們這種盤式剎車,卡鉗(又叫剎車片)長期夾剎車盤制動,時間一長,摩擦會讓卡鉗和剎車盤表面變得越來越薄,這就會讓剎車踏板的行程邊長。
第二個原因,是咱們輪胎的磨損。輪胎的壽命一般大概是6萬公里,接近壽命的輪胎的胎紋就會被磨的很薄,達到輪胎溝紋中的磨損標記。那這種長期摩擦的輪胎與地面的附著力也會變差,導致咱們剎車的制動距離邊長,這在咱們踩剎車的時候,也會感覺,挺用力踩了,可車子制動的效果就是比較慢。
但這兩個原因都不是最主要的,其實,這個剎車感覺變軟,最主要的是跟我們的剎車油有很大關系。
現在,咱們大多數車的制動系統都是液壓制動,就是需要用剎車油加壓給剎車片傳遞這種制動力。咱們剎車油被壓縮后,體積不容易減小,說白了,就是不容易被壓縮,這也是為什么咱們的剎車必須用專業的剎車油的一個原因。
但是,我們知道,摩擦生熱,這個剎車片在大力加剎車盤的時候,會產出高溫,而高溫又會通過剎車片和剎車分泵傳導給剎車油。
那這個時候如果剎車油中含有水分就比較麻煩了,在這種高溫下,水分會蒸發汽化,變成了可以被壓縮的氣體,哪怕這種水汽很少,但存在于剎車泵中,都會讓咱們感覺剎車踏板變軟,變軟的那段,其實就是,要壓縮汽化的水。
但很多朋友們可能會有個疑問,不是剎車油嗎,怎么還會有水呢?
剎車油中的水分主要來自于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咱們的制動系統的管路并非是密封的,在油液的儲存壺上一般都會有一個小孔,是通氣用的。因為咱們剎車和抬起剎車踏板的時候,油液液位會上升和下降,這個通氣孔就是為了保證油液可以正常上升和下降通氣用的。
另外,在制動系統的管路接口處,都可能密封不嚴,在下雨天,或者涉水開車的時候,水都有可能進入剎車油。
再加上咱們現在剎車油也都具有一定的親水性,就更導致剎車油中被吸入水分了。
那綜合了這些因素之后,咱們車子開了幾年后,剎車踏板就會變得很軟,踩上去像棉花一樣,沒有那么靈敏。
這里對剎車系統這些部件的保養周期,也跟大家說一下。
剎車油一般是在兩年或者四萬公里更換一次,每次大概是2升'4升。
剎車片和剎車盤的更換,更多的是看咱的剎車習慣,有些人開車踩剎車比較頻繁,可能更換比較早。但判斷是否更換剎車片的標準是,看剎車片的磨損厚度低于3毫米,就必須要更換。如果一定要估算一個大概日期的話,大概是3萬公里后,我們就要注意保養和檢查是否達到這個標準了。
那剎車盤就相對壽命更長一些了,一般到了8萬公里后,就要在每次保養的時候檢查了。
還有輪胎的更換周期是2年或者6萬公里,但一般咱們使用的都會比這個時間更長。在輪胎溝紋中有一個磨損標記的凸起,當輪胎花紋的厚度達到磨損標記的時候,就一定要盡快更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