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胎方式這么多 到底哪種方式最靠譜?
開車扎胎的情況,大多數老司機應該都會遇到,畢竟輪胎是橡膠制品,遇到釘子也是毫無還手之力。扎胎之后的維修 步驟定然是補胎,不能說輪胎扎一個釘子就換掉,太浪費了。但是,若釘子非常粗,可能真的就沒法修補了。輪胎專家說,胎面扎釘且釘孔孔徑大于6mm的輪胎就不提議修補了,需求改換掉。
對于 可以修補的輪胎,常見的有以下四種補胎 模式。
1、塞膠條補胎。這個是最原始的一種補胎 模式,補胎 步驟是,用一個錐子從扎胎的地方扎進去,擴充一下傷口,不擴充的話膠條塞不進去,而后再把帶膠的膠條從傷口處塞進去,再把漏在外面的膠條割掉,補胎結束。原理是因為輪胎橡膠有彈性,把膠條緊緊的擠住了,維持氣密性,膠條表面也有膠,也 可以粘住輪胎,維持不掉下來。
長處便是操作 方便,不用拆卸輪胎,也不需求做動 均衡,幾分鐘 工夫就能搞定,價格便宜。缺點是很大的,補胎的時候需求 擴充傷口,對輪胎有傷害,并且不耐用,可靠性差, 工夫久了會出現慢漏氣的情況。所以 畸形補胎是不 提議用這種 步驟的,除非你在荒山野嶺沒有 其余補胎 步驟,應急用倒是 可以。
2、冷補,也便是常說的貼片的 步驟。這個是比較主流的步驟,利用較多,跟補自行車胎步驟差不多。操作步驟是從車上拆下輪胎,再用扒胎機把輪胎從輪轂上拆下來,找到輪胎扎釘處,進行打磨,貼上膠片。
長處是比較扎實耐用,可靠性較高,價格也不貴,幾十塊錢就能搞定,貼片品質也有好壞之分。不足之處在于,因為補胎只不過在輪胎內側貼了一個膠片,輪胎外側以及之間都沒有填補東西,還是有個孔洞,這個地方很懦弱,所以若是有犀利的石頭正好碰在這里,會很方便引起損害。輪胎壓到有侵蝕性的東西,比方油液、酸雨等,會沿著孔洞進去直接侵蝕補胎貼片和輪胎內部橡膠,對輪胎造成傷害。
3、蘑菇釘補胎,也叫膠釘。這個補胎的操作 步驟和上面冷補的 步驟 雷同,不一樣的便是補胎的 材料不一樣,這個 材料除了一個和冷補一樣的膠片外,在膠片的 核心還有一個橡膠尾巴,樣子就像是一個小蘑菇,像大頭釘。補胎時除了把膠片貼上,這個膠條尾巴也要從輪胎內側穿出來,穿到輪胎外側,再把多余的減掉。這個可靠性就非常高了,也 圓滿解決了冷補的不足,扎釘處的輪胎之間都填補上東西了,洞口也堵住了。便是價格要貴一些,便宜的得一百多。
4、火補。這個 步驟其有用的不太多,因為操作復雜,太費工夫。操作也是和冷補步驟一樣,也是有一個膠片,但這個膠片不是貼上就完事的,需求用一個加熱安裝烘烤,把這個貼片烤化了,讓它融入到輪胎的傷口里面,冷卻之后,就和輪胎融為一體了,可靠性高。但是因為對施工技術要求高,并且費工夫,操作不好很方便損失輪胎,所以很多補胎店都不會給用火補。
對于普通家用車的輪胎,冷補貼膠片的步驟就可以了,最經濟實惠;若是輪胎較貴且比較新,可以考量蘑菇釘補胎。無論是用哪種補胎,輪胎動均衡定然要讓做一下,很多補胎店操作不標準,補完了也不做動均衡,直接給你裝車上了。若輪胎動 均衡差的太多,高速行駛起來車子會發抖的,所以動均衡是必須要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