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輪胎剎車距離差距大 保養輪胎四大竅門
輪胎的健康問題 時常很方便被車主 忽略,而車輛在行駛時所做的加快、剎車、變線等動作,最后都必須通過輪胎來 實現, 因此輪胎關乎著汽車的性能和安全。據實測,老車胎與新車胎的剎車 間隔最多相差了9.8米!
到底新舊輪胎在不同路況測試下的 體現會有什么差別?
5年車胎“ 風光薄”
長年累月的用車過程中,車漆能修補、皮革能保養、機械能保修……唯獨永遠 袒露在外的車輪飽經風霜,假如開了三四萬公里還 聲稱自己的輪胎 光潔如新的人,不用想,那 根本是在吹牛。
記者找來一輛好幾年都沒有改換過輪胎的車輛,這輛車上的輪胎 使用了5年 工夫,已經跑了9萬多公里。以一年2萬公里計算,輪胎還算在 畸形 使用 規模內。 固然胎側沒有明顯 創痕,但胎面早已沒了當年烏黑的光澤,已幾近“光頭”,原本深深的胎紋已經 幾乎消磨殆盡,甚至 部分胎面達到了 戒備 標準。
使用了5年的老車胎,表面胎紋已 幾乎消磨殆盡,這會導致剎車 間隔變得更長。
病癥:打滑
輪胎磨損嚴峻最直觀的病癥便是—打滑。
越測小組針對這套跑了9萬公里的舊胎和一套全新的輪胎進行了一番對比測試。在時速100km/h的情況下進行緊急制動,新舊輪胎在干濕路面的剎車 間隔竟相差了7-10米!
對于現場的驚險 霎時仍 歷歷在目,在測試中,均采納“大油門啟動”的 模式駕駛,尤其是在做濕滑路面測試時,一腳油門到底,舊胎因不足足夠的抓地力,出現明顯的左右擺動。要不是記者牢牢抓住方向盤,很難穩住車輛的方向。在每一次繞樁過程中,車尾都會向跑道外側側滑,前輪也 無奈 體現出清楚的走向軌跡。
假如車胎表面磨損得厲害,會讓汽車在行駛時更難操縱。
當車輛改換新胎后, 所有開始改變。因為新胎在抓地力和排水性能的大幅 晉升,最后的數據是分外喜人的,但最重要的絲毫是:同樣的測試 名目,記者用更 苛刻的駕駛 模式依舊能順利通過。
換完新胎,異響消失
據本次 試驗車的車主說,該車行駛到5萬公里左右時,低速狀態下總會聽到“咕隆咕隆”的聲音。車主本 認為是車輛軸承存在問題,但 通過4S店專業維修人員的 審查,卻向來未找到原因。但此次在 試驗中換上新胎后,異響也沒了。
資深輪胎技師 示意,因為該車長期沒有做四輪定位,四條輪胎都已屬于超負荷、超期服役狀態,甚至個別輪胎已經出現少許變形。 高下不等的胎面是導致異響的罪魁禍首。
病癥:鬧騰
不同的車胎有不同的特點,有些靜音 動機好,有些則更耐磨。不同的 特點最明顯的體現就在胎噪上。
本次 試驗車原裝輪胎屬于堅固、耐磨的一類,胎噪聲音 根本 畸形。測試中,關閉車窗、音響及空調,行駛時的最高噪音一度達到76.5分貝。在改換了四條新胎后,行駛噪音減低到67.3分貝。
輪胎保養 提議
1. 保障胎壓 畸形。至少每個月 審查一次輪胎在冷卻狀態下的胎壓,該氣壓數值以車輛創造商所 提議的參數為準。
2.避免撞擊。輪胎在 遭逢坑洞、臺階的 犀利物撞擊時可能導致胎內鐵絲折斷,輕則鼓包、 氣餒,重則爆胎。另外,出現鼓包和側壁 裂縫的輪胎不 提議 接續 使用,且不具備修復 威力。
3.及時定位、換位。如發現輪胎有偏磨或車輛顫動的情況,需檢測輪胎定位; 提議每10000公里時到專業維修站對輪胎進行換位。
4. 留神 使用環境。輪胎在行駛、停車和的過程中要 留神避免和油性、酸性、碳氫化合物等化學物質接觸,并 提議將車輛停在陰涼處避免輪胎過早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