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模式再次開啟 電動車涉水還能開嗎
又到了每年的雨季,很多地方都出現的強降雨,甚至在個別路段都出現了道路積水,很多車輛都有被淹沒在積水里的情況出現,這也是每年夏天都有的新聞。那么新的問題就來了,北京作為一個新能源車型保有率非常高的一個城市,電動車對于這種路面積水是不是和汽油車一樣呢?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通過涉水路面的時候,燃油車因為操作不當拋錨在水中,但是,隨著新能源車的逐步推廣,尤其是純電動車,在面對涉水路段的時候,到底該不該過呢?如果要過去,通過時車內人員會不會有觸電危險呢?從理論上來說,燃油車想要涉水通過,涉水高度到達車輛進氣口時,燃油車將會受到灌水而熄火。但電動車沒有內燃機,所以也就不必擔心進氣問題,所以電動車是可以在水中“囂張”一下的,不過這個時間并不會很長。

燃油車因為涉水而“趴窩”的事情基本上每年都會發生,總有人對自己的駕駛技術以及自己的愛車有十足的信心。

電動車在水中的表現就明顯就“囂張”多了,畢竟沒有內燃機,就不用考慮進氣的問題。
這里就要說一下整車防護IP等級級這個標準了,估計很多人都已經在手機或是其他電子設備上聽過這個標準,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早已對可能造成電子設備損壞的灰塵、水汽等進行了防護等級的設立。在一些電子設備的使用中我們可以發現IPXX(X為數字)的標志,其中,第一位數字代表灰塵的防護等級(共6級),第二位數字為防水等級(共8級)。不同的電子設備使用環境均對應著不同的IP防護等級。
不過還是有人會擔心,電動車涉水之后,漏電可怎么辦。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車都使用高壓電池獨立回路設置,即使短路或一極漏電,車內人員不會有電流通過,不會有觸電危險。當然了,那些低成本的老年代步車可不敢保證。

啟辰[報價 4S店]就曾經對旗下的車輛進行過深度涉水測試,涉水高度已經打到了700mm,以證明車輛在通過涉水路面時也能夠保證車內人員的安全。
目前市面上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車都已經能夠達到IP67級別,甚至有些車型已經打到了IP68的最高級別。在這個級別中已經能保證電池組整體淹沒在水下一米,并且在一定時間內不會出現問題。而且電動車的電池組一般都在車輛的底盤上,因此從理論上來說電動車的涉水深度最少在一米以上。

一般純電動車的電池都經歷過浸泡、外部火燒、振動沖擊、碰撞、短路、過充、過放等層層極限測試,能夠達到IP67的防塵放水級別。

小鵬汽車就宣稱,自家旗下的新款小鵬G3(配置|詢價)i就已經達到了最高的IP68級防塵防水等級。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因為除了電池組之外,車內還有其他別的電子設備,而這些電子設備并非都是IP67級別的,所以涉水過深的話,電池雖然不會出現問題,但其他的電器電腦很可能會出現無法使用的情況。同時,根據車身高度的不同,車內的電器電腦所布局的高度也會有所區別。因此,國家關于電動車涉水能力方面進行了實驗要求。目前,新能源電動汽車涉水標準我們能夠找到國內標準18487.3,以及國際標準ISO6469.3。

雖然電池組能夠達到IP67級防塵防水,但車內的其他組件并非都是IP67級。因此,雖然電池防水,但涉水時還是要量力而行。
除此之外,北京和上海都各自有地方標準,上海市發布有關規定要求模擬電動汽車通過發大水的街道或水洼的情況,強制性的執行DB31T634-2012標準。電動汽車應該首先在15厘米深的水池中,以30+3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涉水總時間10分鐘。然后在30厘米深的水池中,以大于等于5公里/小時的速度進行前進、后退行駛,涉水總時間10分鐘。
北京的標準則是在水深20厘米的水中,以20+2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行駛距離500米,涉水時間不得小于10分鐘。之后再30厘米的水中,以以大于等于5+1公里/小時的速度進行行駛,長度100米,涉水總不小于時間10分鐘。

編輯總結:所以,從總體上來看,電動車的涉水能力要比普通的汽油車更好一點,但這也僅僅是從理論上來說,即便是有“種族天賦”加持,對于涉水來說還是要小心謹慎,畢竟積水路段的實際深度難以辨別,雨水當中的復雜成分也可能對電機、電池殼體、車身等金屬部件造成一定的腐蝕性。

免責聲明:凡標注轉載/編譯字樣內容并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