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系省油、美系費油,為什么還這么多人買別克、雪佛蘭?
一提到買車,很多人就會有一種"妖論",那就是日系車省油、耐用,美系車耗油、小毛病多,可隨著如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已經(jīng)來到了21世紀,日系車省油、美系車耗油的說法真的還能夠一棒子打死甚至蓋棺定論嗎?對此,師哥覺得今天咱們可以來好好的論述論述,也借此來解開這個令眾多買車者心中所疑惑的問題。
第1, 為什么美系車油耗高,而日系車普遍油耗低?
其實凡是上了點年紀的老車主們就都知道,按照以前的那些個用車環(huán)境來看,美系車相比較日系車確實要更加的耗油,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現(xiàn)在針對油耗這塊的技術水平差異上。
想必大家都知道,日本其實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僅僅只有37.8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密度卻非常大,達到了1.26億總人口,因此這么小的地界再加上那么多的人口,資源想不匱乏都難了。
所以,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前提條件,日本人和日系的汽車廠商們在造車的時候都會考慮到"省油、經(jīng)濟、耐用"等原則,而且我們去細看日系陣營里的車型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很少生產(chǎn)帶有大V8發(fā)動機以及大車身的車型,所以其實國情以及國土面積就決定了日本這個國家的造車文化,而這也是為什么K-Car車型能夠在日本非常流行的原因之一。
那么再看到美國,其實際情況就恰恰和日本截然相反了,美國是個資源非常豐富且地大物博的國家,其領土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國土面積937.3萬平方公里,人口3.3億,是一個移民國家。看到這我們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在國土面積上美國將近是日本的25倍,可人口卻僅僅多了不到3倍,所以由此可見,美國的國情和日本是完全不相同的。
而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國情條件,美國人在造車的時候就特別的注重享受和奢華,像曾經(jīng)的別克、林肯、凱迪拉克旗下車型,哪一個不是用料做工不輸今天豪華車里的奔馳寶馬奧迪,所以在舍得下本這件事情上,美國人歷來就比日本人要"大方",因此當我們去回看以往的美系車型時往往會發(fā)現(xiàn),在油耗水平上美系車真他媽是"油老虎",養(yǎng)不起、養(yǎng)不起。
所以這第一個問題,為什么美系車油耗高,而日系車普遍油耗低?我覺得首先是由國情所導致的技術研發(fā)方向不同。日本資源匱乏,所以造車要考慮經(jīng)濟性,而考慮經(jīng)濟性就不得不提高車輛的發(fā)動機做工能力以及燃燒效率,因此也就迫使日系車企不得不在做前期開發(fā)時就積極研發(fā)出更省油的技術。想目前我們所買到的幾家日系主流車企旗下的產(chǎn)品,大部分就配備了自家"賴以見長"的發(fā)動機技術。比如說豐田最新TNGA架構下高達41%的熱效率發(fā)動機和混動系統(tǒng)、比如說本田的i-Vtec地球夢技術發(fā)動機、再比如說日產(chǎn)的VC-TUBRO渦輪增壓技術、馬自達的SKYACTIV 創(chuàng)馳藍天技術就都是在燃油經(jīng)濟性上所作努力的很好體現(xiàn)。
此外,在更接地氣的家用車型身上,日系車也是更加偏愛于使用CVT變速箱,由于它擁有比普通的自動變速箱換檔更平順,沒有沖擊感的優(yōu)勢,所以油耗比普通的自動變速箱都要更低,而這恰恰又是一大省油利器,從這點上也充分體現(xiàn)了日系車企在油耗水平上的"錙銖必較"。當然,很大一部分程度上還是也跟日本人"精打細算"的經(jīng)營理念[報價 4S店]有關,至于原因前面也說到了,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簡單來說就是國情所致。
那美系車呢?要牢記的一點是,美國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他們所擁有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足夠快地包容一切外來事物,只要你來的是好的,那美國人就一定會用最快的速度去改進,這就是美國人甚至這個國家所具備的創(chuàng)新精神。
而提到汽車生產(chǎn)技術方面,其實美系車技術也是不弱的,像在連續(xù)多年的沃德十佳發(fā)動機評選當中,福特的Ecoboost系列發(fā)動機就縷縷斬獲多項大獎,其節(jié)奏已經(jīng)是拿獎到手軟了,所以說到美系車的發(fā)動機技術,其實我們是沒有資格去隨意評判的。當然,從客觀角度來說,美系車在油耗水平上也還是難以達到日系車的那般"節(jié)儉"。那具體的體現(xiàn)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進入到更有針對性的車型油耗分析中來看一看。
第2, 都說美系車油耗高、日系車油耗低,到具體車型到底如何呢?下面數(shù)據(jù)來佐證。
我們在小熊油耗APP上選取了美系、日系各主力轎車和SUV的車主綜合油耗水平,下面一一來解讀。
從轎車產(chǎn)品方面所統(tǒng)計出的數(shù)據(jù)來看,目前最新的雪佛蘭、別克、福特車型在整體油耗表現(xiàn)上并沒有比日系主力車企豐田、本田、日產(chǎn)、馬自達差太多,總體來說這樣的油耗表現(xiàn)還是比較正常的。
具體來看,在小型車級別中,雪佛蘭賽歐的綜合油耗并不比飛度和致炫差,相反甚至于飛度相比還有優(yōu)勢,雖說賽歐搭載的動力總成已經(jīng)十分老舊、加速性能也無法與飛度的1.5T地球夢動力像匹敵,但光說油耗表現(xiàn),其實在這一輪的較量中美系真沒有輸日系多少。
然后是緊湊型級別,通過表格我們更看到英朗、科沃茲的油耗表現(xiàn)都是很出色的,綜合油耗在6.1-8.0L左右。而日系這邊,看到軒逸、昂克賽拉的油耗水平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其實四者之間差距也真的很小,所以美系日系間的對決再次打平。
再來就是中型車這個級別了,從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能夠看到,日產(chǎn)三劍客雅閣、天籟、雅美瑞的綜合油耗能夠保持在9L/100km以內,而美系的君越、邁銳寶XL、蒙迪歐則是上到了10L/100km,所以從這個級別來看,美系相較日系在油耗水平上還是有些差距的,當然這也不排除這些美系車企在車型定位上更注重動力加速性能而弱化了燃油經(jīng)濟性,畢竟要想馬兒跑得快,多吃草那肯定是在所難免的。
小結:所以從轎車領域的整體表現(xiàn)來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雖然美系車在中型車領域油耗確實比日系車要更高,但是總體而言美系轎車的油耗基本還是在大家所能夠接受的范圍內,而且美系的部分車型油耗表現(xiàn)還低于同級日系車,所以也千萬不要一桿子就認定美系車油耗就是高。不過要是算平均油耗成績,日系仍會更勝一籌。此外,拋開有混合動力的卡羅拉、雷凌、雅閣、凱美瑞等車型,純燃油版的軒逸、凌派、阿特茲等產(chǎn)品也依舊有著較為出色的燃油經(jīng)濟性,而這些也的的確確是威朗、閱朗、金牛座等車型所無法比擬的。
再從SUV產(chǎn)品方面所統(tǒng)計出的數(shù)據(jù)來看,整體的差距也依然不是很大。
具體來看,在小型、緊湊型SUV領域,美系旗下的別克昂科拉、自由俠、領界、指南者、翼虎等車型油耗水平基本上都是在7-10L/100km左右的正常水平。而日系這邊的本田XR-V、豐田C-HR、本田CR-V、日產(chǎn)奇駿、三菱歐藍德、馬自達CX-5等車型的油耗水平也基本上都是在6.6-10L/100km上下,因此整體來說在這兩個領域美系和日系的油耗水平差距也可以說是能忽略不計的。
不過車型上升到中型SUV這里的時候,差距就開始拉大了。具體來看,美系的昂科威、探界者、自由光等車型的百公里油耗就都上升到了12、13L/100km,整體比較高。而看到日系這邊的漢蘭達、冠道、樓蘭等車型的油耗基本上就都維持在了12L/100km以內,所以整體來看在這個領域日系車是比美系車要省油的。
小結:因此總的來說,日系整體油耗仍要優(yōu)于美系,而CR-V、RAV4、奇駿之所以能夠成為爆款,除了口碑好、質量較穩(wěn)定之外,燃油經(jīng)濟性肯定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至于中型SUV陣營,美系品牌或許是更注重舒適性、行駛質感以及動力表現(xiàn),所以可能犧牲了一些油耗作為代價,但總體而言我認為也都是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情,不會成為影響到購買的決定性因素。
第3, 美系車到底值得買嗎?車主怎么說?
最后,整篇文章的結論基本上也就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說句實話,如果我們拿美系車的油耗去和日系車比較之后就說其實"油老虎",我覺得這個結論顯然是不全面也不合理的。而通過各個級別的具體車型油耗水平對比我們也能夠看到,相比較日系,其實美系車不一定費油,隨著全球汽車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大家的差距都不會被拉的很大,以往美系車就是"油老虎"的說法放到現(xiàn)在也早已經(jīng)不適用了。相反,美系車不一定費油、而日系車也不一定省油,所以咱們對待這個油耗問題,今后就不要再以系別來以偏概全了,這是非常不合理、缺乏冷靜思考與判斷的。
此外,針對美系車師哥其實也還想替它辯駁幾句。不可否認,在上至中型級別的時候美系車確實油耗要高些,但就算它油耗偏高,車主們同時也在其他方面得到了應有的待遇,比如說動力、舒適性、操控甚至是科技型配置等等。所以說,咱們不要一昧地去詆毀美系車,畢竟,人家也有它的長處,至于你喜不喜歡、選不選擇,那是你個人喜好的事情,別人無權干涉你,但也還請大家不要去故意抹黑,很多時候這反映出來的已經(jīng)不是選車問題,而是關于一個人的人品問題。所以,廣大網(wǎng)友你們對于美系車耗油這一說法有什么深度且獨到的見解呢?下方說說吧,咱們大家一起來交流探討一下。
附:美系主流品牌車型車主用車心得與體驗感受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