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召回229萬輛,投訴創新高,你還敢買車嗎?
2019年前三個季度已經過去,但部分消費者過得很“難”。
一類是即將買新車的準車主,他們不知熬夜讀了多少篇導購、對比文章,不知歷經了多少個日夜的猶豫、斟酌,終于確定了目標車型,而在準備交定金的時候,該車卻被曝出存在嚴重的“通病”。
另一類是已經“下手”的車主,在用車過程中車輛陸續出現大大小小的毛病,要命的是廠家還因為發動機、氣囊等出現嚴重問題不得不宣布召回車輛。
消費者想買臺省心耐造的車子,為何就這么難?
第三季度召回車輛近229萬輛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數據,第三季度,國內汽車市場有23個品牌共計229萬輛缺陷汽車被召回,環比增長達到驚人的36.53%。
而在7、8、9三個月里,汽車產品召回的“罪魁禍首”主要是發動機總成故障(召回70萬輛)、氣囊及安全帶故障(召回75萬輛)、燃油系統故障(占比為13.28%)。
要概括第三季度的召回情況,那就是合資、進口、普通品牌、豪華品牌,包括被稱為質量相對穩定的日韓系品牌都沒能幸免。
舉個例子,北京現代[報價 4S店]在8月份召回了2015年8月17日至2018年9月18日期間生產的搭載1.6T發動機的全新途勝,共計400377輛。原因是車輛持續在低溫環境下短距離行駛時,發動機機油液面會增高,車輛持續運行可能造成發動機損壞,存在安全隱患,其解決方法是升級發動機ECU程序,更換加裝節溫閥的發動機上水管,抑制機油液面增高。
車質網:三季度投訴量同比上漲23.7%
根據車質網的數據,2019年三季度共接到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有效投訴21,922宗,環比上漲9.7%,同比上漲23.7%,再次刷新三季度投訴量的歷史最高紀錄,本季度投訴共涉及173個汽車品牌旗下的911個車系。
而在投訴的比例組成中,自主品牌、SUV、車身附件及電器成為了重災區。回看自主品牌,今年推出的新品依舊多,并且SUV車型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自主SUV車型的配置、車機系統雖然更加先進了,但可靠性也著實令人擔憂,不少車主內心想的是:自主車企會不會光把心思花在配置方面,從而忘了提升產品的可靠性?
換個說法,汽車搭載更多復雜、先進的技術,往往就更難以避免故障的出現。舉個例子,以前日系家用轎車上搭載的1.6L發動機,雖然只搭載了一個氣門管理技術,并且動力表現也非常一般,但卻能輕松跑個十幾萬公里不出問題。反而是現在那些被稱為“業界領先”的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有的還沒出保就出現了重大問題。
車企在追求技術升級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把可靠性兼顧好?
銷量整體下滑,新車質量有影響嗎?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今年1-9月國內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達1478.2萬輛,同比下降8.6%。
影響汽車銷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政策、整體經濟環境、房價、季節、新車上市等,那么車輛本身的質量有沒有影響呢?恐怕有。比如聽到某款車發動機存在重大缺陷,消費者便會從“準備入手”轉變為“持幣觀望”的狀態,這樣的現象在新能源車領域同樣不能幸免,一款電動車如果無故起火了,消費者怎會不心驚膽寒?
所以,一臺車如果出現什么質量問題,尤其要召回才能解決的問題,不僅車企煩,車主更煩,而煩惱的背后,或許就是消費者對一款車型甚至一個品牌失去信心,這對于口碑的影響顯而易見。從一個汽車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汽車的設計、科技性配置、動力表現等固然重要,但可靠性的權重無疑更高。
最后,希望今年的第四季度,汽車產品召回量環比不再是兩位數增長,投訴量不再刷新歷史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