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江蘇汽車網 >> 汽車新聞 >> 車界新聞 |
滴滴,被權力關進了籠子? |
本文關鍵詞:滴滴 順風車 滴滴,被權力關進了籠子? 文/林夕 林夕:粉紅車女郎常駐作者,汽車發燒友,資深汽車媒體人 剛過十一黃金周,滴滴就迎來了“人生”中一個最黑暗的時刻——北上廣深等城市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布了關于網約車規范發展的草案(或稱征求意見稿),其中多處對現有網約車進行了極為嚴苛的規定,甚至還涵蓋了“京人京車”、“滬籍滬牌”的內容。頓時輿論嘩然。 滴滴儼然成為了最大“受害者”,迅即,滴滴也發布了一份聲明,數典其中條款的不合理性,并將其影響拓展至穩定大局的“就業”上來。滴滴反應強烈并不為過,剛剛收購了優步中國,正在盤算著下一步如何實現更好的盈利的時候,地方政府出臺的草案則狠狠地在滴滴的心頭扎了一刀。 這就像一個已經做好了熱身運動的運動員突然被摁回了冷板凳一樣,失落、悵惘、迷失,甚至憤怒,齊聚心頭。 滴滴還算冷靜,它懂得如何“借力打力”,很快,滴滴公關就針對性的發表了一份表面措辭委婉、實則暗藏鋒芒的“商榷聲明”,在這份聲明中,滴滴以上海一地的數據來實證地方政府此舉的“欠妥”:上海有41萬注冊司機,但具備草案要求的還“不到一萬”。然后,滴滴將方向引向了“就業”這個大話題,試圖以此來博得眾人們的同情。 然而,在一些媒體看來,滴滴此舉頗有借民眾之口以施要挾之實,但滴滴的算盤并沒打好,民間輿論的也未如滴滴預想的那樣一面倒的支持滴滴。究其原因,滴滴近期不斷漲價、加速回收投資的策略已經引起了“公憤”——有人說,“滴滴失了初心”,變得唯利是圖;有人說,滴滴擠走了優步,要壟斷出行市場,是不得人心之舉……,凡此種種,都將滴滴推向了民眾的反面。 但我們就該“落井下石”嗎?滴滴當初一舉改變了“打車難”的問題,我們很多人都是其中的受益者,我們都親身體驗到了出行更便捷的好處,難道,我們還愿意回到那個“在凄風冷雨中苦等半個小時卻打不到車”的時代嗎?如果真的倒退回去,大概除了出租車行業以外,沒人愿意看到這一幕的發生。 我認為,很多人其實糾結的還是出行的成本,對于滴滴的“愛”與“恨”也多集于此,“你憑什么要多賺錢?”是哦,滴滴在12年成立以來燒進去的投資人的錢就應該得不到回報嗎?我不覺得這是一個站得住腳的立論。本來資本就是嗜血的,你不可能要求資本們大作慈善事業而不求回報的。 滴滴并非完全失卻“初心”,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中,滴滴之所以能夠立于潮頭,就是因為還有著“夢想”,這并不是什么幻像,滴滴CEO程維說:滴滴未來是要建設一個高效而可持續的全球出行生態圈聯盟。在資本的全力助推下,滴滴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4年做了十年的事”,程維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但這就是事實,新的商業環境下,衍生于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就如夏日里的野草一樣野蠻生長著,速度驚人。 隨著規模的日益龐大,程維擔心的監管問題也就隨之而來。“我們有1600萬司機,每天有上千萬的訂單產生,如何管理好司機和車輛,如何更好地服務,是滴滴面臨的難題。”程維說。在與優步的血拼中,滴滴的平臺管理頻頻報警,多地觸發的滴滴司機“帶病過審”及惡性事件的發生,讓滴滴面臨著來自政府和社會的雙重輿論壓力,而由政府出手進行監管和嚴控也就成了輿論風向。更讓程維坐立不安的是,自去年起全國各地多起出租車司機罷工及抵制滴滴的運動的“蓬勃興起”,讓滴滴深感來自更深層級利益關系的抵觸和敵視。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網約車草案已經很明顯表露出來了這一層利害沖突。 “滴滴是一家非常有危機感的企業”,很顯然,程維在看到了共享經濟所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的同時,他也注意到了共享經濟與現行經濟體的摩擦和沖突,以及在政策邊緣游走的風險,這讓滴滴在一些場合上的舉止都顯得莫名的低調。但作為風口上正飛著的“那只鷹”,滴滴注定是要被架在火上炙烤的,好不容易迎來了順風車、快車、專車的合法化,又一口吞掉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優步中國,原本以為勝券在握,資本利得可以獲得回報之時,“一紙公文”卻粉碎了滴滴的夢想。 滴滴此刻的心里,只有委屈。所以,當那一紙聲明發出,也意味著滴滴在強權面前的懦弱和無助。滴滴只能再次轉身尋求公眾們的同情和聲援,可是,被不斷“上漲的價格”所傷的公眾們卻不相信滴滴的“眼淚”,他們調侃著、戲虐著,落進下石者眾,他們甚至想看到滴滴被zf虐到遍體鱗傷,面對無情的看客,滴滴的心里是否在滴血。 zf該不該動“刀子”? 若站在出行安全的角度,這個“刀子”該動。即然你滴滴沒能更好地做好安全管控,那就讓政府來接手,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帶病從業者”,這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壞就壞在了zf藏了“私心”,變相幫扶出租車行業,至于倒逼出租車改革的事,絕口不提了。為了維持出租車行業的既得利益,順風車只能一天拉兩次、專車必須要比出租車高出20%—50%的價格,更甚者,必須“京人京車”、“滬籍滬牌”,這簡直就是在“釜底抽薪”,直接斬斷了滴滴們的“根兒”。實際上,zf可能是為了給政策制定留有余地,草案嚴苛一些,實際執行再放松一些,殊不知這一政策卻惹惱了眾多無京籍的民眾,被批評為是“戶籍歧視”,這也算幫了滴滴一個忙。 眾人猜想,最終政策可能會放松“京人京車”這類設定,改為“有居住證即可”的方案,如此、可化解zf的“被詰責”,又可緩解外地車大量進京“拉活”帶來的擁堵問題,還可以讓滴滴“感恩戴德”,一石三鳥,豈不妙哉! 但對滴滴來說,此政策若在11月1日執行,大批的外地車被迫退出,其營業收入也將大幅縮水。據悉,國外投行已經將此前滴滴338億美元的估值直接砍掉了一半。若滴滴此前在美上市的話,這一事件將會令其股價腰斬。 再來說說滴滴在新政后的發展,一是規模受限,二是要成立分支機構,收入縮水的同時,成本又要大幅上升,這與共享經濟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馳了嗎?對此,業內人士紛紛擔心,共享經濟的代表滴滴最終很成為另一個新的“傳統出租車公司”,“這其實就是倒退。” 不過,我還是相信,zf不會把手伸得太長,一方面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地方不會明目張膽地“開倒車”;另一方面,則是滴滴背后那強大的資本力量和人脈關系,在新經濟面前,也不會坐視地方zf“逆行”。
|
上一篇:騰勢公開課揭秘:一輛新能源汽車如何“煉”成!
下一篇:寶駿又一款神車誕生,剛上市就月銷破萬爭冠軍 |
想便宜點買汽車嗎?參加江蘇汽車網組織的汽車團購行動吧,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砍價。4S店提供包車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動的價格,呵呵,還不報名去!GO >> |
![]() |
百度中 滴滴,被權力關進了籠子?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滴滴,被權力關進了籠子?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