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新威朗:這才是A+級轎車該有的表現
別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GL8,剩下能叫到上名號的大多也是君威、英朗之輩。提起威朗很多人都腦補不出畫面,但實際上威朗一點也不小眾,銷量好的月份能突破2萬臺,就是最不濟的時候也有接近萬臺的銷量,這已經是很多車型難以企及的高度了,稱之為成功的車型當之無愧。
那威朗的定位是什么,優勢又體現在哪里,如今堪比換代的大改款又有什么改變,借著這次新車試駕都為大家分析分析。
“克制”之美
其實我們消費者看車不整那么多虛的,關鍵就是第一眼夠不夠高級,雖然只是改款,但這次威朗是完全重新設計了,舊款還難辨“威”和“英”,新款的檔次明顯比自家英朗高了一個檔。
別克的設計一向很“克制”,基本不會用浮夸的元素,強調的還是整體的質感,這次新設計的亮點在于前臉貫穿格柵與大燈的飛翼式設計,大大拉伸了橫向視覺效果,通過更寬大的前臉體現出高級大氣的感覺。
側面的關鍵則在于向后延伸的C柱,從后方45度能更明顯的看出溜背感,車尾與車頭呼應,用了鍍鉻條貫穿連接了尾燈。
整體設計強調橫向拉伸的寬大視覺效果,雖然沒有特別高光的設計元素,但依然體現出了高級與運動感。
我經常調侃通用系的內飾沒有看頭,但在實際運用在威朗上并不能算是短板,主要是這個級別的對手在內飾上也沒有突出的表現。
這套內飾雖然談不上太多的設計感,但至少能說是簡潔大方,并且布局合理,屏幕清晰流暢,各項功能都易于操作,再加上碳纖維花紋的飾板點綴一點運動感,咱要求也不高,這已經挺不錯了。
三缸這步棋,落子無悔
這次改款堪比換代的主要原因就是全系動力總成都更新了,其實別克的車型全系三缸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一方面是“迎接”國6,另一方面通用在國內市場投放的新一代動力總成除了2.0T的發動機就剩下兩個三缸機了,很多車型和威朗一樣還沒到換代周期也換上了全新的動力。
既然超前的選擇了貫徹三缸路線,通用沒有退路也不后悔,雖然困難重重,縱然“遍體鱗傷”也堅持不斷優化三缸的體驗,勢要與三缸的先天缺陷“對抗”到底,在這臺威朗上也確確實實感覺到了進步。
首先動力是不需要擔心,威朗主打是1.3T搭配CVT,只有一款最低配用的是1.0T,1.3T參數是165Ps馬力和240N·m扭矩,賬面上已經比豪華品牌的超低功率2.0T還高。
不是要硬說三缸多好,只是這么硬著頭皮堅持四缸也不見得多理智,每個氣缸都有理想的排量區間,在這個動力區間與排量區間中顯然三缸會更合適。三缸的技術這里就不展開了,之前小白也專門為此做過一篇漫畫,可以點擊翻看一下。
關鍵還是在體驗上,在這種決心與努力下,通用的三缸體驗在市面上已經形成了優勢,對比自家之前搭載這臺發動機的車型,在別克最近推出的新車型上體驗又更進了一步,包括威朗與昂科拉。
首先“多余”的抖動已經基本感受不到了,而且現在市面上的四缸渦輪機也不見得多平順。聲音確實還是比較嘈雜,但不至擾人,帶著挑剔三缸的心情上車也不會有明顯的缺陷讓你抱怨。
而動力響應并不是三缸的短板,相反的三缸配渦輪低扭會更積極,事實上威朗的動力確實很輕快,高速的后勁也不會有明顯的衰減,“運動感”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三缸為滿足了充足的動力需求伴隨的是較高的轉速,因此就算實力允許,想體現三缸的節油優勢前提是不要太激進的駕駛。
CVT平順是毋庸置疑的了,而且這臺CVT可以說是為這套動力量身定制的,可承受的扭矩剛剛好,小排量搭配CVT在油耗方面也是黃金搭檔。雖然采用了鋼鏈而不是鋼帶,理論上傳動效率更高,但基本機構還是一樣的,急加速的時候CVT“趕到現場”還是會稍慢半拍。
原本以為這個級別的底盤大多是“不咸不淡”沒啥特別,而這次威朗的底盤確實有點出乎我的預料。
首先濾震舒適度很好,路面的凹凸傳入車內動的作扎實,不會出現多余的抖動,避震的調校并不算軟,能感覺出是用了不錯的襯套;其次是底盤隔音表現很出色,路面傳進車廂的聲音悶實,NVH優秀,底盤整體的回饋厚實,營造出不錯的高級感。
因為并沒有一味的用軟懸架營造舒適的濾震,威朗的高速與彎道的穩定性表現都有保障,開快了也不會“露餡”。
不勉強,實力允許
雖然和英朗同為緊湊級車,但威朗顯然定位更高,軸距達到2700mm以上,高配也搭載了整套的主動安全配置,對手則是指向速騰、思域之輩。
這又要回到那個癥結,造車工藝上主流的選手可能半斤八兩,對手還保留了四缸車型,別克除了在配置上加碼,在售后上解決后顧之憂,終端價格方面也踏踏實實做出了讓利。
相比其他車型威朗的知名度確實不算高,也不需要刻意去摒除對三缸的偏見,實際體驗加上實際價格,你就會發現無法否認威朗的吸引力與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