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江蘇汽車網 >> 汽車新聞 >> 車界新聞 |
北汽:“老炮兒”歸來 |
本文關鍵詞:北汽 李峰 同比過去,北汽自主躍升了不止一個臺階。但這還不夠,時間和機會窗口正在關緊,總量規模依然不大的北汽,還遠沒有到放緩腳步的時候。 熟悉中國品牌現狀的人都知道,盡管近年來自主汽車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無論銷量還是品牌,國字頭的自主向來被外界所詬病。以至于幾年前有觀點認為,國有車企做不好自主。 盡管進步很晚,但從2011年成立至今的6年時間里,北汽自主為自己爭得了一席之地。至今年8月,北汽自主第100萬輛汽車下線,用5年時間,北汽自主跨越了大多數車企需要用8到10年才能走完的歷程。
實際上,在2016的大部分時間里,北汽自主扮演的幾乎就是“網紅”的角色:從紳寶到北京牌再到威旺,幾乎每個月都有全新車型發布;北汽新能源持續占據市場領先地位;在香港上市的股價更是節節攀升……可以說,在北汽自主身上全然看不到傳統印象里國企的拖沓、緩慢,取而代之的是一支現代企業思維、充分市場運作的生力軍。 一場質速并重的疾風之旅 難得的是,北汽的高速增長并不是“蘿卜快了不洗泥”,無論產品品質還是經營質量,同比都實現了大幅提升,體現出不一樣的含金量。 銷量快速企業增長的的同時,北京汽車[報價 4S店]品牌架構也從無到有建立起來,構建起了紳寶、北京、威旺三足鼎立的品牌格局。在研發上,北汽一方面整合全球先進汽車技術資源為我所用,不斷消化吸收薩博造車技術理念[報價 4S店],另一方面,北汽還通過自主優化和提高,搭建起更適于國內的整車、系統、零部件設計標準及規范技術體系。
北汽股份總裁李峰頗有感悟,他說,這兩年北汽能力建設最大的變化就是,具備了較為成熟的商品規劃能力和研發整合能力。以產品開發周期為例,北汽2013年投產新車型,開發周期需要50個月;而今年投產的新車,只用了21個月;不久前上市的威旺M50F,連20個月都不到。按照行業標準,21個月基本就是和全球的開發水平接軌了。 與此同時,北汽自主的產品品質也提了上來。盡管開發時間短,但按照3CS 1000售后故障指標,北汽最近上市的新車型售后故障已經被壓縮到了40到50之間。相比之下,合資公司在20左右。從最開始超過合資公司六七倍左右,到現在貼近到一倍的水準,這反映出北汽自主品質正趨于合資品牌水準。 可以說,從商品規劃到研發整合,從品質保證直至銷售服務,北汽自主已經構建起規;Ⅲw系化的架構,逐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的核心競爭優勢。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自主的高質量增長已經贏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10月20日,北汽股份(1958.HK)公布2016年三季度業績。于報告期內,本公司現營業總收入人民幣841.767億元,同比增長36.6%;實現營業利潤人民幣95.851億元,同比增長106.6%的優秀業績;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人民幣約39.24億元,同比增長74.2%,是營業收入增速的兩倍,顯示了公司整體內在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態勢。李峰對媒體表示,這是北汽自主品牌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
值得關注的是,三季度業績公布后首個交易日股價更是應聲大漲,報收8.67港幣/股,漲幅達9.06%,成交額達1.94億港幣,成交量和成交額均為今年新高,中期報發布后包括摩根士丹利、瑞信、美林美銀、麥格理、德銀等分析師紛紛發布更新后的研究報告。摩根士丹利將北京汽車的目標價直接上調到10港幣,美林美銀上調到11.2,麥格理上調到12塊,均顯示出資本市場對北汽的支持和看好,下一輪追漲后勁十足。 一場沒有盡頭的自主戰役 有政策眷顧,有資本青睞,更主要的是打開了消費市場對自主的全新認知,自主汽車正享受著天時地利人和最好時光。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自主得了不俗的成績:前三季度實現整車銷售31萬輛、同比大增50.6%、遠超行業以及中國品牌乘用車平均增速,市場排名躍升一位至中國品牌第七位。 得益于產銷量大幅增長,北汽三大生產基地,株洲、廣州、北京等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大幅提高,有效攤薄了平均生產成本。在2016北京汽車中報中,顯示北京汽車自主乘用車業務首次實現了毛利轉正,由去年同期的-7.06%提升至2.3%,北汽內部人士透露,這得益于“毛利較高的SUV產品銷量占比提升”。實際上,這正是過去兩年里北汽主動調整產品結構的結果。
深化高增長SUV市場的布局成為北京汽車轉型升級的著力點之一。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里,北汽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款SUV產品上市。北京汽車先后發布了紳寶X25、X35,威旺M50F,純電動SUV EX200,硬派越野車BJ40L、BJ80等多款SUV及新能源汽車產品,有效完成了對舊款產品的取代,平均單品利潤更是明顯高于傳統產品。 隨著“E+S”陣列新車陸續上市,目前北京汽車自主品牌的主力銷售車型普遍為上市不到一年的新車型,新車效應尚未消退,促銷力度較小。這也正是北汽同比競爭對手最顯著的優勢之一。
李峰曾深有感慨地對汽車人說,做自主操心累力,能力短板太多,必須一款車一款車地去打造,一個戰役一個戰役地去攻堅。盡管過程煎熬、勞心累力,但結果令人滿意,過去幾年里,北汽自主同比躍升了不止一個臺階。但這還不夠,正如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所指出,自主品牌競爭,“‘十一五’是資格賽,‘十二五’是選拔賽,到了‘十三五’很可能就是淘汰賽。”時間和機會窗口正在關緊,總量規模依然不大的北汽,還遠沒有到放緩腳步的時候。 |
上一篇:張遠:從“老司機”到“質量大拿”
下一篇:長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
目前北京汽車團購報名總人數:0人,抱團購車go go go>> |
![]() |
百度中 北汽:“老炮兒”歸來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北汽:“老炮兒”歸來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