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維修規范或難產 7000億市場等風來
汽車維修行業的“破冰”比預期更困苦。今年2月26日,交通部發布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施行管理 步驟(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征求意見稿》后續工作面臨難以推動的一系列問題。其中,2015汽車后市場將迎來重構,原因是配件 標準問題正在被攻克。在這個 機會期,汽車后市場今年將破7000億元規模。
政策推出尚需工夫
近日,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示意,綜合各方面因素,《征求意見稿》正在面臨“難產”。《征求意見稿》由十部委聯合下發,造成在施行細則和具體推動中,十部委管理權限難以設定的“ 事實難題”。
如《征求意見稿》顯示,在2015年12月31目前,汽車生產企業要公開全部已進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布告》國產車型以及已獲3C認證的國產及進口車型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交通運輸部將會同環保部、質檢總局制訂《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施行 步驟》,定期組織對汽車生產企業車型維修技術信息公開情況進行抽查。
但交通運輸部、環保部、質檢總局均沒有《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布告》的管理權。未簽訂此文件的工信部存在車型布告管理權,而當前在售車型布告還沒有法定撤銷的明確規定,工信部也無權撤銷這類車企的車輛布告。
另外,崔東樹告訴記者,汽車零部件流通中反壟斷問題的性質尚無明確定義。交通部的汽車維修行業轉型晉級的 指導意見仍待 切磋,意見要求難以有效落實,需求進一步完善。
此外,上述《征求意見稿》面臨“難產”的另一要害原因是,在汽車維修行業,對于零配件 標準的定義統一被認為是行業“盲區”,汽車企業通過制訂零配件生產商生產“原廠件”、“副廠件”等 模式對于絕大多數零配件進行價格和渠道劃分。
“原廠件是一個偽概念。”中國消費者權利掩護法學探究會汽車投訴與法律 增援核心汽修專家闞有波示意,通過有關管理 步驟的出臺,推廣“正品”概念,將逐步成為行業共識。
而2015年被認為是“汽車后市場格局重構元年”。一方面,市場活躍程度和融資規模均已超過歷史高點;另一方面,現有修理廠生存情況卻在加快惡化,利潤大幅降落。
汽車后市場迎 機會期
記者從行業專家處了解到,2'3年內,汽車后市場將實現一次格局重構。“這是因為制約汽車后市場流通的配件 標準問題正在被攻克,”諸葛修車網CEO于海燕承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示意,諸葛修車網作為唯一參加其中的汽配服務平臺,正在與國家質檢總局合作進行“可追溯鑒別體系”。該體系成行之后,“正品”配件就占有了品牌保障。
由此,受困于配件 標準缺失,導致的價格壟斷即可被 部分化解。于海燕向記者示意,諸葛修車網不會分食產業鏈任何一環的利潤,相反,通過資源整合將大幅晉升產業鏈企業的經營效益。
鄭州萊恩物資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配件經銷商,總經理鄭慎一告訴記者,通過諸葛修車網的資源整合優勢,如一個行車記錄儀成本 可以降落25%。同時,產品又有“正品”概念的品質保障,市場空間就被快捷擴大了。
一位汽車流通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中國汽車后市場正迎來“史上最好 機會期”。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規模超過6000億元,預期今年將破7000億元,五年內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取代美國成為寰球最大市場。
2009年起,中國新車銷售取代美國問鼎寰球銷量冠軍。但是,汽車后市場發展速度依舊落后于市場均勻水平。無論在產品認證、監管體系、銷售模式等方面,與美國和歐洲等成熟市場仍有較大差距。當前,汽車后市場與新車銷售的發展速度存在很大差距,為汽車后市場的快捷發展謀求了較大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