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蘇汽車網 >> 新聞首頁 >> 業界動態 |
汽車行業相關新聞! |
開創全民智駕時代 比亞迪海洋11款智駕版車型南京上市 | |
2025-3-14
發布![]() |
|
3月13日-14日,比亞迪海洋網智駕版車型上市暨試駕體驗活動——南京站火熱開展,海豹05DM-i智駕版、海豹06DM-i智駕版、宋PLUS智駕版、海豚智駕版和海鷗智駕版等11款新車重磅上市,新車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活動現場更通過宋PLUS智駕版和海豹06 DM-i智駕版兩款車型為大家帶來高快領航、代客泊車等20+功能的深度體驗,其高效、安全、便捷的智駕表現宛如“老司機”,收獲一眾認可。 “天神之眼”技術賦能,全場景智能出行 海洋網此次上市的11款新車搭載天神之眼C - 高階智駕三目版(DiPilot 100),采用多傳感器融合5R12V方案,同時遍布車身四周的29個智駕傳感器,讓探測范圍更大,感知能力更強,結合自研車載計算平臺、端到端大模型,系統能夠在復雜路況下實現毫秒級響應,為安全出行全面護航... |
余承東公布問界M8、M9一周預訂量:合計高達8.8萬臺 | |
2025-3-14
發布![]() |
|
2025年3月13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消息稱,3月20日,會發布問界M8、2025款問界M9等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余承東透露了問界M8、2025款問界M9的預訂量信息... |
日產為未來合作伙伴提出“新要求”:希望能更直接參與產品研發 | |
2025-3-14
發布![]() |
|
3 月 12 日消息,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日產汽車公司希望未來的業務合作伙伴能更直接地參與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向市場,而不僅僅充當合同制造商的角色。 日產與本田的合作談判失敗后,鴻海精密重新獲得了機會,鴻海此前曾表示有意收購雷諾集團在日產的股份... |
上汽榮威純電D6官圖發布 有望近期上市 | |
2025-3-13
發布![]() |
|
近日,上汽榮威純電D6官圖發布。新車有望近期上市... |
年輕人整頓婚車:BBA「失寵」,小米SU7「上位」? | |
2025-3-13
發布![]() |
|
不再迷戀BBA的年輕人,將更多目光投注到國產新能源品牌。 婚車,是觀察中國汽車市場變遷的另類窗口... |
阿維塔科技正考慮赴港上市,籌資 10 億美元 | |
2025-3-13
發布![]() |
|
3 月 12 日消息,《路透社》旗下 IFR 今日稱,中國電動汽車公司阿維塔科技正考慮最快今年下半年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計劃集資約 10 億美元(備注:當前約 72.33 億元人民幣)。 公開資料顯示,阿維塔科技于 2018 年由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成立,后續蔚來退出并于 2021 年引入華為及寧德時代,正式更名為阿維塔,目標成為全球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 |
華為公布新專利,可實現“電動車輛自動掉頭” | |
2025-3-12
發布![]() |
|
3 月 11 日消息,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于?3?月?11?日公布了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旗下“一種電動車輛自動掉頭的控制方法、控制器以及電動車輛”專利,申請號為?CN202411550862.1、申請公布號為?CN19590507A。 據悉,該專利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可用于控制電動車輛的自動掉頭功能... |
喝1升92號汽油能發3.7度電 奇瑞星紀元ES增程版上市:15.28萬起 | |
2025-3-11
發布![]() |
|
3月11日消息,昨晚,奇瑞星紀元ES增程版上市,共推出4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5.28-20.98萬元,相較于預售,正式售價再降1萬元,同時官方還公布了限時購車權益。 增程版外觀基本與純電動版車型保持一致,前臉依舊配備封閉式格柵、主動式通風口設計,大尺寸雙色輪圈配合紅色的剎車卡鉗彰顯運動感,貫穿式尾燈組、熏黑后包圍,進一步增加了立體感... |
一代經典有望回歸!曝奧迪R8跑車將于2027年以插混動力復活 | |
2025-3-11
發布![]() |
|
3月11日消息,奧迪R8計劃于2027年以插電式混合動力超級跑車的形式回歸,有望成為奧迪品牌動力最強、速度最快的量產車型。 新款R8的開發已超越可行性研究階段,得到奧迪董事長格爾諾特·多爾納的支持,工程開發正在推進,目標是與梅賽德斯-AMG GT和保時捷911競爭... |
一汽與零跑再續前緣,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 |
2025-3-10
發布![]() |
|
2025年3月3日,中國一汽與零跑汽車在長春舉行《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戰略合作,旨在加強技術融合、聚集優勢資源、共同提升產品競爭力。 圖源:零跑汽車 據了解,此次戰略合作分兩個維度:一是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在研發領域的技術積累,共同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聯合開發及零部件合作,通過雙方的技術融合共同提升產品競爭力;二是雙方進一步探討深化資本合作的可行性,通過資本合作,使雙方實現全產業鏈資源協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