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發明“防開車打瞌睡”耳機:自動采取提神措施
8月14日消息,據媒體報道,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明了一種可以檢測大腦困倦跡象的耳機原型,能夠在人們閉眼或入睡的時候,提醒人們及時采取相應“提神”措施。
傳統上,腦電圖監測依賴于復雜的頭戴式設備,布滿頭皮的電極雖精確卻略顯笨重。
而這項創新則巧妙地利用內置于耳機中的微型電極,這些電極精心設計以貼合耳道,實現了腦電波監測的便捷與隱私保護。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耳機在捕捉電信號方面的能力雖小巧卻高效,其靈敏度超乎想象,足以精準識別阿爾法波——這一閉眼或入睡初期顯著增強的腦電活動模式,標志著大腦正逐漸進入休息狀態。
面對電極與皮膚接觸這一技術挑戰,研究團隊展現出了非凡的創造力。他們不僅克服了傳統電極在頭部應用的局限性,還設計出三種尺寸可選的耳機原型,采用創新的懸臂結構,能夠溫柔地貼合不同大小與形狀的耳朵,同時確保長時間佩戴的舒適度。此外,靈活的電子元件與低功耗無線接口的應用,更是讓數據傳輸變得既高效又便捷。
為驗證其效果,研究團隊精心策劃了一場實驗,邀請了九位志愿者在昏暗環境中執行一系列旨在誘發困倦的任務。實驗過程中,志愿者需定期自評困倦程度,并接受反應時間測試。
結果顯示,即便在耳機信號質量非最優狀態下,該耳機仍能以與復雜笨重系統相媲美的準確度,準確識別并分類志愿者的困倦狀態。
更令人振奮的是,對于新用戶而言,這款耳機展現出了“即插即用”的便捷性,無需繁瑣的校準即可迅速投入使用,精準無誤地監測嗜睡情況。


免責聲明:凡標注轉載/編譯字樣內容并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