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離子電池來了 電車又要降價了?

不是,哥們兒,鈉離子電池都還沒搞明白,鉀離子電池就來啦?
最近,一款來自?Group 1?公司的?18650?鉀離子電池橫空出世,說是能用比鋰離子電池更低的價格,把能量密度做到?160-180Wh/kg?。這啥概念?比亞迪[報價 4S店]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才 140 Wh/kg 。。。

之前宣傳的鈉離子電池也是,能把能量密度干到 160 Wh/kg ,甚至寧德第二代 200 Wh/kg 的鈉離子電池都已經在研發了。
要命,難道鋰離子電池馬上就要被拋棄了?

誒~事情沒這么簡單。
首先我們得更正這個比法,?“?能量密度?”?其實有?“?電池包能量密度?”?和?“?電芯能量密度?”?兩種,電池包要比電芯多個外殼,數值上自然要低不少。
上面說的鈉、鉀離子電池是指?“?電芯能量密度?”?,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一般是指?“?電池包能量密度?”?,所以不能這么比。
按現在的技術水平,鈉、鉀離子最多也就做到和磷酸鐵鋰差不多的能量密度。

因為鈉、鉀離子的?“?性能?”?本身就不如鋰離子。拿鈉、鉀離子做的電池,它的電壓和比容量都要更低(?這倆的乘積就是能量密度?)。
咱們首先就來看這個電壓。
要知道,一般車上搭載的動力電池都叫做?“?搖椅型電池?”?,因為離子會像搖椅一樣在正負兩極之間搖擺。。。

呃...?如果這個說法太抽象,那咱們也可以把電池充放電的過程看作是上下班,正極就是出租房,負極就是辦公樓,這個打工人就是金屬離子,它為了電子,整天在這之間兩點一線。
誒,別說了,別說了,我看到我自己了。。。
而之所以選鋰、鈉、鉀作為這個天選打工人,當然是因為它們天賦異稟,骨骼清奇。
有不少人說,是因為這三位之間有血緣關系,都是堿金屬家族,位于化學元素表的第一列。那下一代電池閉著眼睛都猜出來了,必然是銣離子。。。

但其實真不是這么回事兒。
本質上,咱們看的還是化學性質的活潑性,比如鋰、鉀、鈣、鈉、鎂、鋁,它們的標準電極電勢更低,說明更容易丟掉電子,拿它們做電池,電壓就更高。

所以咱們也看出來了,在這些元素中間,鋰、鈉、鉀這三位是尖子生中的尖子生,但問題是,為啥最后考上大學的就只有鋰呢?
這還得再看比容量,比容量指的是單位質量里的電量(?電荷數量?)。也就是說,在一個塊正極材料里面,鋰、鈉、鉀粒子塞的越多,比容量就越高。

要知道,在這堆金屬元素里面,鋰是最瘦的,化學元素表它排第 3 號,而鈉是 11 ,鉀是 19 ,越高就越胖。
所以同樣一間屋子,你能擠進去的鋰離子必然要比鈉、鉀更多,它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自然也就高很多。
那鈉、鉀離子不就徹底沒戲了?倒也不能這么說。
其實萬事萬物皆可?“?輪椅?”?,電池性能可不只看金屬離子,更要看整個正極材料。大伙兒都知道,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分磷酸鐵鋰和三元鋰,同樣是鋰,三元鋰就比磷酸鐵鋰性能更好。

所以鈉、鉀離子也可以改變正極材料提高性能,一般來說就這三種:過度金屬氧化物、聚陰離子化合物和普魯士藍類似物。
上面說的三元鋰就是第一種,磷酸鐵鋰是第二種,而從目前的技術方案來看,鈉、鉀離子都會采用第三種,普魯士藍類似物。
雖然名字聽著怪,但普魯士藍類似物和前面倆兄弟一樣,代表一種化合物,也就是亞鐵氰化鐵。如果它帶兩個金屬離子,就會顯示普魯士藍色,所以叫普魯士藍,如果帶一個金屬離子,就叫普魯士白。。。
誒,沒錯,之前寧德的鈉離子電池,用的就是普魯士白,而鉀離子電池用的是普魯士藍,因為實驗得出這種方案的綜合性能最優。

總之配合上普魯士藍類似物,目前的鈉、鉀離子電池是能做到和磷酸鐵鋰相近的能量密度。
但就算這樣,鈉、鉀離子電池也很難在目前替代磷酸鐵鋰。
要知道,大家之所以研發它們,主要還是看在它們的制造成本更低,因為這倆貨哪哪都有,比如鈉元素,我家廚房能找出一堆,鉀元素,則是農村的常用化肥?“?草木灰?”?。
而現在的問題在于,鈉、鉀電池的價格優勢并不明顯,因為鋰價都已經跌麻了。。。

前幾天就有新聞說,碳酸鋰價格跌破 8 萬元?/?噸,雖然不至于像銅、鐵這么便宜,但相較前兩年的 50?萬元?/?噸,已經便宜到了六分之一。
而采用普魯士藍類似物的鉀離子電池,雖然正極材料便宜,但在隔膜、負極等材料的花費上還要比磷酸鐵鋰更貴,這樣價格的優勢就不明顯了,甚至還可能比鋰更高。。。

說實話,這我真有點沒繃住。
而且更大的問題還在于工藝,目前的鈉、鉀離子電池生產一致性還比較差,能不能達到實驗室的性能,還是個問題。
就拿現在已經量產的鈉離子電池來說,在理論上講它會比鋰電池更安全,不容易發生自燃,但 B 站上也有 UP 主通過自制的針刺實驗,發現它依然存在安全隱患(?這哥們兒是真猛?)。

所以至少在目前來說,鈉、鉀離子電池可能更適合儲能,而不是咱們電車的動力電池,就算將來某天有足夠技術和工藝去支撐,它們也無法代替更具性能的三元鋰電池,因為材料的上限就這么多。
其實說白了,大伙兒研發各種類型的電池,不是因為鋰離子不行,而是鋰太少了。
因為鋰元素是一種稀有金屬,本身在地球的儲量就很少,還都集中在南美,而且做成電池以后,鋰元素也很難回收,遲早會被用完。
所以就算性能差點,咱們也要開發一種又便宜,量又多的電池,來應對未來缺鋰的可能,大不了就多整點換電站嘛。
而鉀離子電池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彌補鈉離子電池沒法用石墨負極的?Debuff?,所以它先替代的不是鋰,而是鈉。
總之不管怎么說,從目前的技術來看,鈉和鉀都只是鋰的下位替補。它倆在未來究竟能不能有所突破,就看電池研發的兄弟能不能多給點力了。
如果真搞出來個磷酸鐵鋰的替代品,咱們又得換車了不是?

免責聲明:凡標注轉載/編譯字樣內容并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