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小米SU7上市”:放棄造車的庫克可能不得不從蘋果總部看著
英國《金融時報》稱,小米的第一款汽車僅用了3年時間就取得了成果,凸顯了中國競爭激烈、世界領先的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以及科技公司爭奪市場份額的渴望。另一家領先的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華為也憑借其鴻蒙智行品牌取得了進展,其問界M7車型是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第四暢銷的電動汽車。
“商業內幕”文章稱,與蘋果一樣,小米也以銷售智能手機而聞名。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周,小米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 13.8%,僅次于蘋果的15.7%。“因此,一個值得一問的問題是,小米是如何做到蘋果花了十年時間去做的事情的?”文章寫道。

蘋果logo 資料圖片
“商業內幕”稱,決定終止其電動汽車項目之前,蘋果公司在生產方面遇到了幾個問題,促使該公司考慮對其自動駕駛汽車采取不那么雄心勃勃的設計,因此即使沒有終止造車項目,其發布的時間也可能推遲到2028年。據彭博社報道,2020年,蘋果公司在亞利桑那州的一個測試跑道上測試了自動駕駛原型汽車。但是,由于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蘋果公司越來越難以證明每年在汽車項目上投入約10億美元是合理的。
“反觀小米公司,他們則成功地利用了中國現有的電動汽車產業基礎。”文章稱,據報道,與北汽集團的合作讓小米受益匪淺。這種合作關系可以幫助小米每年生產約20萬輛電動汽車。
《金融時報》稱,荷蘭智庫“Clingendael”的中國汽車市場專家泰希奧·德·費伊特爾說,“中國企業不怕嘗試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而像蘋果這樣的(集團)規模太大,無法迅速做出決策。”
“商業內幕”最后寫道,當然,小米并不會僅僅因為現在準備銷售電動汽車就能確保取得成功。盡管如此,小米還是成功實現了蘋果已經夢想十年的項目。庫克可能不得不從庫比蒂諾(蘋果總部所在地)遠遠看著,看看原本可以發生什么。

免責聲明:凡標注轉載/編譯字樣內容并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