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江蘇汽車網 >> 汽車新聞 >> 車界新聞 |
資訊丨無人駕駛的落地:法律空白 AI復興 抉擇生死 |
本文關鍵詞:無人駕駛,自動駕駛 法律空白:7月5日,2017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CEO李彥宏視頻直播了一段自己乘坐無人駕駛汽車上北京五環的情景,引發了關于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是否合法和為新技術立法的熱議。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劉春泉表示,“無人駕駛立法,首先要厘清目前人類駕駛汽車情形下的法律關系,以及無人駕駛情形下,法律關系將發生哪些變化……汽車廠商本來不是交通行為的參與方,上路行駛是駕駛人的操作汽車行為,但無人駕駛情形下,汽車廠商是不是交通參與人就會成為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指出,“以前的責任分擔,無非涉及到肇事者、侵權方和被侵權方,有時候還會加一個車輛的產品責任問題,但對于無人駕駛來說,現在又多了一個平臺責任,也就是說,伴隨人工智能系統的加入,出現了另外一個駕駛‘大腦’,由此也就產生了平臺的責任”。 整理自:技術創新遭遇法律空白 無人駕駛立法會否擺上臺面(朱寧寧.法制日報) AI復興: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大會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鄧志東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自動駕駛產業落地實踐”的演講,指出目前自動駕駛存在的四個問題:限定區域是一個坑;環境感知與環境建模之爭;視覺主導還是激光雷達主導;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加速產業落地。對于環境感知與環境建模之爭,教授認為“環境感知和環境建模兩種方案各有優缺點,兩種方案未來必須發生融合,以便同時獲得高性能路面行駛以及局部自主性”。對于視覺主導還是激光雷達主導,教授則指出需要考慮三大核心問題:如何在復雜環境下進行可靠目標識別、如何精準導航以及如何進行多傳感器的信息融合。 整理自:鄧志東:AI復興將加速無人駕駛產業商業落地(網易科技報道) 抉擇生死: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一支團隊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讓105名被測試者突然遭遇意外交通事故并在無生命的物體、動物和人類中決定要讓誰幸免于難。研究結果顯示,人類的道德行為可以通過算法來描述,而這些算法可以運用到自動駕駛汽車上,以便如果發生交通事故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做出符合人類道德準則的判斷。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在網站上設置了一個“道德機器”平臺,設計了13種不同的情形以采集人類對于未來機器智能(如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遇見的各種道德難題的意見。 整理自:無人駕駛汽車如何決定讓誰去死(涂彥平 汽車商業評論) 點評:無人駕駛要想落地,必須要填補法律的空白,也要面對人倫道德難題,這需要政府與車企共同努力,也需要通過人工智能的進步來支撐。 |
上一篇:17年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4.14萬、環比5月增9%
下一篇:如何不出門也能高效找到優質供應商 |
想便宜點買汽車嗎?參加江蘇汽車網組織的汽車團購行動吧,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砍價。4S店提供包車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動的價格,呵呵,還不報名去!GO >> |
![]() |
百度中 資訊丨無人駕駛的落地:法律空白 AI復興 抉擇生死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資訊丨無人駕駛的落地:法律空白 AI復興 抉擇生死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