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江蘇汽車網 >> 汽車新聞 >> 車界新聞 |
本特勒上海車展陣容發布 揭秘關鍵零部件技術最新進展 |
本文關鍵詞:本特 車展 2017上海國際汽車展(Auto Shanghai 2017)將于4月19-28日在虹橋國家會展中心舉行。作為汽車界的一大“秀場”,此次車展除了將集中展示各大車企之重點新車之外,同時將呈現零部件企業那些“博人眼球”的創新技術。而作為全球汽車零部件主要供應商之一,本特勒屆時不僅將攜其現有三大業務單元重磅產品精彩亮相,還將在本次車展全球首發其具有突破意義的電動汽車底盤系統,強大陣容值得期待! 本特勒上海車展展臺效果圖(4.2號館 4BJ011展臺) 輕量化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汽車每減重10%,燃油就能節約6%-8%。而在對本特勒底盤與模塊、車身結構以及發動機及排氣系統三大業務單元的產品進行了解后不難發現,輕量化已然成為其一大亮點。 具體實例方面,由本特勒底盤與模塊業務單元開發的一款鋁制后彈簧臂實現了35%以上的重量減輕,同時剛度/屈曲增加了50%以上。 除此之外,結合其在鋁合金焊接方面超過20年的經驗,以及鑄造、擠壓、焊接與加工方面的專業知識,該業務單元還實現了鋁前副車架等部件的輕量化。而其基于設計、工藝規劃和制造生產在內的完整價值鏈也使這些產品同樣極具成本競爭力。該業務單元已成功在奔馳、寶馬、奧迪、捷豹等客戶旗下車型上實現鋁合金副車架的批產。 車身結構是汽車中最重要的承載部件,而本特勒采用鋁合金與鋼組合的前端支架總成,在提升剛度的同時降低了重量。不僅如此,該部件還通過采用TEB柔性料厚技術進一步減輕了零件重量。 另值得一提的是該業務單元推出的一款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產品——電池托盤,其特點同樣在于鋁合金材料的使用。具體來說,擠壓鋁材的采用不僅使其實現了進一步的輕量化,也使這一部件具有良好的電池保護性能。此外,本特勒還通過CMT 脈沖焊接有效保證了氣密性要求。 發動機及排氣系統的技術升級是傳統燃油汽車節能減排的重頭戲。在本次的上海車展中,本特勒發動機及排氣業務單元不僅將展示其具有減重和隔熱效果的帶渦殼式焊接排氣歧管以及高壓燃油軌,還將展出“緊耦式封裝(一次封裝兩個載體)三元催化劑+汽油顆粒過濾器”以及廢氣再循環系統等產品。 三元催化劑主要用于減少汽油發動機的碳氫、碳氧等化合物排放,汽油顆粒過濾器則專門用于減少汽油發動機的顆粒物排放。而本特勒通過三元催化劑和汽油顆粒過濾器的緊耦式封裝,形成了更具減排效果的方案。資料顯示,該方案可以幫助主機廠應對已經實施的歐六標準以及中國在2020年將實施的國六排放標準。 本特勒汽油機廢氣再循環系統則是一種將發動機廢氣返回到氣缸內用來提高燃燒效率以及降低燃燒溫度從而減少過噴油的裝置,用于降低油耗和碳排放。據了解,這款產品,在全球輕型車統一測試循環(WLTC)中提升汽油機燃油經濟性至少3%。不僅如此,通過為客戶定制冷卻器芯部翅片結構,優化冷卻器性能;通過鐵素體材料實現了最高的熱耐久性;通過優化板翅式冷卻器設計將其抗積碳性能提升到最佳;通過一整套計算仿真和試驗方法,降低冷卻器沸騰風險。此外,模塊化的廢氣再循環冷卻模塊,可根據客戶發動機空間布置要求設計成I型和U型。目前,這一系統模塊已在寶馬等汽車品牌中得到實際應用。 眾所周知,受現有排放標準以及即將實施的第四和五階段企業油耗法規、以及碳積分配額等政策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加速發展。面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所帶來的零部件設計及開發方面的新需求,例如動力電池續航里程的提升、底盤結構的改變以及快速市場導入的需求,本特勒基于原有三大業務單元的產品縱向開發出了一套全新的電動汽車底盤模塊化系統。在本次車展中,這一全球首個具有突破意義的電動汽車系統解決方案將隆重登場,本特勒設計、模擬并驗證電動汽車底盤系統的完整體系-“從前保險杠至后保險杠的所有零部件”,打破業界對本特勒作為強大、可靠、有經驗的國際汽車零部件、系統以及模塊供應商的傳統認識。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期待呢?4月19-28日,前往4BJ011展位(4.2展廳)一覽究竟吧!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請向下滑動去“寫評論”吧! 關于我們: | 蓋 | 世 | 汽 |車 | 每 | 日 |速 |遞 | 由蓋世汽車領銜打造的汽車行業第一媒體 是汽車圈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 聯系與合作 |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福利│2017上海車展門票免費送(附昨日中獎名單)
下一篇:愛死或丑死!雪鐵龍C5Aircross上海車展首發名天逸 |
想便宜點買汽車嗎?參加江蘇汽車網組織的汽車團購行動吧,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砍價。4S店提供包車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動的價格,呵呵,還不報名去!GO >> |
![]() |
百度中 本特勒上海車展陣容發布 揭秘關鍵零部件技術最新進展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本特勒上海車展陣容發布 揭秘關鍵零部件技術最新進展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