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宏光MINI EV 困在奇瑞QQ的低端神車故事里
在桑塔納賣20萬元,雅閣要加價買的2003年,一款定價4.98萬的微車火速殺向市場,趁著中國正在崛起的私家車消費需求,奇瑞[報價 4S店]QQ迎來了機會。
第一批上市的奇瑞QQ低配版甚至沒有ABS、沒有車載CD、沒有安全氣囊,但是5萬以內的定價,小巧的造型,非常迎合當時的城鄉居民出行代步的需求。
當時奇瑞QQ還帶動很多縣城區域拼車出行的風潮,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局面,拼一輛QQ進城,速度比公交快,價格比打車低,奇瑞QQ的出現,甚至搶了一部分城際客運的生意。

2003年上市的第一代奇瑞QQ
微車市場自QQ上市起走高了一段時間,2005年上半年,銷量前十的車型中,五輛都是微型車,除了QQ還有夏利、吉利[報價 4S店]豪情、飛度和奧拓。
2005年,奇瑞QQ月銷量過萬,2006年一年賣了15萬輛。2006年,奇瑞憑借QQ的火爆坐擁自主品牌第一,汽車行業排名第四。
在迎來銷量高峰后,奇瑞QQ開始放飛自我。
2006年,QQ從一個產品變成一個產品系列,出了各種各樣不少車型,審美開始變得夸張。
到第3代車型時,奇瑞打算將QQ往高端化方向發展,并推出了以“時尚微型高檔化”為理念[報價 4S店]的奇瑞QQ6,據說車身設計借鑒了很多國際領先的設計理念。
但是無論造型怎么變,本質上,奇瑞QQ并沒有改變低端車這個根本定位。
甚至可以說,這些都不是QQ最終落寞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問題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升級,留給微車市場的空間越來越小了。
如今,五菱宏光MINI EV也處在這樣尷尬的情況。
沒了“老頭樂”,火了五菱宏光MINI EV
五菱宏光MINI EV能火爆,還要感謝老年代步車。因為過去一段時間,我國低速電動車泛濫,讓這一行業開始被納入整治范圍,而生產標準和技術標準的門檻,難倒了一批老年代步車企業,其中能夠成功升級的也并不多。
老頭樂市場需求升級的機遇讓五菱抓住了。
2020年,首款宏光MINI EV上市,最低售價2.88萬。
相比于老頭樂,五菱宏光MINI EV有幾個優勢:價格跟老年代步車相當,能上綠牌;依賴于“柳州模式”的推行,出行成本低,更易停車;加上五菱年輕化的營銷方式,五菱宏光MINI EV市場快速火爆。

上市50天,銷量突破3萬輛;上市不到半年,成為新能源車型銷量冠軍;上市一年,銷量就達到37萬輛。在達成100萬輛上,奇瑞QQ用了8年,五菱宏光MINI EV只用了兩年半。
但是,五菱宏光MINI EV的失速也來得更突然。
從去年10月開始,五菱宏光MINI EV已經連續4個月同比下滑。雖然在2月有所扭轉,?但是前兩個月累計來看,五菱宏光MINI EV仍然有11.6%的下滑。
而從整個新能源汽車榜單中不難發現,微型電動車的勢微,不僅僅發生在五菱身上。長安[報價 4S店]LUMIN、幾何熊貓mini、奇瑞QQ冰淇淋的表現都非常一般。
在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中,新能源微車的下滑,預示著一場結構性改變的開始。
今天的五菱宏光MINI EV,很可能在重復昨天QQ的故事。
宏光MINI EV銷量下滑,或許不是偶然
上汽通用五菱[報價 4S店]也在為微車市場的高端化努力。五菱繽果、寶駿[報價 4S店]“電動版吉姆尼”都是今年上汽通用五菱準備投放到市場的新車型。

即將上市的五菱繽果
兩款車型的最大續航超過300公里,售價預計在7萬左右。此前,寶駿還在KiWi?EV上推出搭載大疆車載智能駕駛系統的量產車型。但是顯然,智能駕駛并沒有成功將KiWi?EV的市場打開,10萬元的微車到底需不需要智能駕駛,上汽通用五菱顯然沒想明白。
這其實跟當初奇瑞想方設法想把QQ做成一個產品系列的邏輯十分類似。為了將QQ推上一個新高度,比如請來意大利設計師打造的、渴望對標大眾甲殼蟲的QQme,在QQ平臺上打造的三廂版本并定位為“微轎”的QQ6,存在歷史都非常短暫。

奇瑞QQme,造型最夸張的一款QQ
微車市場的生命力,以及它給品牌帶來的固化定位,都不能因為它的熱銷而被改變,這似乎成為一種品牌魔咒,無論對于奇瑞,還是上汽通用五菱,都是如此。
更可怕的是,如今的奇瑞其實還在做類似的事,不但將QQ的名字在新能源市場復活,與宏光MINI EV一起追趕新能源微車市場熱潮,也推出了續航更高、附加智能座艙的QQ無界pro,試圖推高產品力。
顯然,微車靠這種方式轉型收效甚微。
上汽通用五菱,困在“光環”里
有趣的是,當奇瑞QQ退市,中國汽車市場卻進入了高速發展的軌道。就在奇瑞掙扎于QQ的產品策略時,長城已經抓住SUV市場的發展時機,推出第一代哈弗[報價 4S店]H6,成為自主品牌新一代神車。
奇瑞QQ倒在了一個新的市場需求轉型期,微車的沒落正是源自于消費升級推動下的新階段開始,自主品牌卻借助SUV開啟新一輪爆發。
所以有人說,宏光MINI EV賣不好,才是整個電動車市場爆發的前提。這意味著,中國電動車消費開始從微車市場轉移,也意味著,隨著產業鏈逐漸成熟,以及規模化帶來的成本效應開始釋放,產品在向上走的過程中,有了更好的技術能力和供應鏈能力的支撐,用戶的“性價比”需求因此得以繼續向上走。
但是,另一方面,無論是對于上汽通用五菱、奇瑞,還是其他自主品牌來說,也幾乎都在面臨一個困境:
無論是向上做更高級別的產品,還是在低端市場延伸,都無法突破已經固化的品牌壁壘,很多產品只是曇花一現,而沒有長久的生命力。
五菱的神車神話一直停留在低端車市場,10萬級的混動車型五菱星辰,并沒有按照上汽通用五菱預想的爆款模式發展。
上汽通用五菱在10萬級市場尚且難以支撐,也意味著宏光MINI EV品牌殺傷力其實非常可怕。
其實自主品牌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長城以歐拉開辟小眾路線,但是一上到20萬級,市場立馬不買單。
對于這些品牌來說,品牌升級常常建立在一個錯誤的認知上:低端市場做大了,這部分用戶就會跟著品牌慣性升級。

但是品牌忠誠度這種指標,只有越高級別的品牌,才越有價值。上汽通用五菱如果再繼續沉迷于宏光MINI EV全球電動車銷量第一的光環,那么很可能距離慣性下滑不遠了。

免責聲明:凡標注轉載/編譯字樣內容并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