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一過,廣汽豐田更需提高警惕了!
當中國車市的劇烈震蕩即將傳遞至2023年,廣汽豐田[報價 4S店]沒有理由不重擬新的破局規劃。
在經歷了數月的穩步調整,從10月份開始,中國車市終于進入了全年銷量沖刺的階段。而乘聯會的數據確實在表明,隨著消費熱情的回歸,久違的車市活力已被激活了。但話又說回來,合資品牌2022年的處境之艱難,幾乎是從各個維度向外滲透開來的。
根據乘聯會批發銷量數據,繼9月和10月合資品牌份額已連續兩個月低于50%,剛剛過去的11月份也沒能徹底扭轉這種趨勢。很顯然,在現有的車市浪潮下,比亞迪[報價 4S店]、吉利[報價 4S店]、長安[報價 4S店]等主流中國車企,已愈發加深了對中國車市的掌控力。

不過,縱觀2022年全年的銷量情況,整個合資陣營中不乏有人能在群敵環伺中突圍而出。沒錯,我說的就是廣汽豐田。從官方發布的銷量報表中,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到,前11個月,廣汽豐田的累計銷量達到了930,808輛,同比增長了27.6%。
相比之下,無論是同為日系品牌的本田系,還是南北大眾,在銷量增勢上都很難與之相抗衡的。而鑒于廣汽豐田的突出表現,整個豐田汽車都將在2022年迎來一個銷量上的新高潮。
當然,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日系領頭羊的豐田在迎合新能源產業的變遷、品牌價值的提拉和細分市場的拿捏等方面,也拿出了十足的底氣。

以11月的廣汽豐田為例,電氣化車型的銷量在當月累銷成績中的占比達25.5%;賽那、漢蘭達和凱美瑞所組合成的“三大旗艦”則占據了38.5%的銷售份額。再一個,在旗下蘭達家族、威颯與C-HR的全力輸出下,廣汽豐田的SUV車型在各級細分市場上所展露的實力也實屬強硬。
“如何塑造品牌高價值”是廣汽豐田近兩年來最常提及、最希望給出答案的課題。如今來看,當大部分競爭對手愈發在中國車市劇烈翻騰的趨勢中失去士氣,進入一個銷量與品牌力毫不匹配的尷尬境地,廣汽豐田在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還是小有所成的。
話說,在2022年以前,廣汽豐田原本在MPV、小型SUV、轎跑SUV等諸多細化的車型領域是沒有積累的。彼時,我們無法斷言,廣汽豐田一定能會在此后之后,以一個全面發展的勢頭成為所有合資車企向前邁進的藍本。

但照著今年終端市場對廣汽豐田所給予的支持,至少在這一刻,我們可以認定,廣汽豐田已然為自己建起一道足具抵御能力的工事。從凱美瑞+漢蘭達+雷凌的初期擴張模式,到如今將產品滲透進各個市場空白,當下的廣汽豐田攻擊力十足。
有一說一,因廣州在11月遭遇疫情侵襲而進行大范圍封控,廠區位處廣州的廣汽豐田,也和當初3'6月的上汽一樣,或遇到生產被迫停下、出貨困難等客觀因素的影響,11月的銷量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些許下滑。如此情形下,廣汽豐田勢必要在12月面對年銷百萬的既定目標,開足馬力。
當然,鑒于前11月已經取得了93萬余輛的銷量成績,廣汽豐田要在余下的一個月時間達成100萬輛/年,并不是一件難事。可唯獨有一趨勢,對于廣汽豐田而言,仍需提高警惕。

車市在經過這幾個月的重度洗牌后,中國車企借勢圍剿也好,造車新勢力以電動化為推手,向所有合資品牌發難也罷,原有的市場格局確實在一步步被瓦解。那么,身在合資陣營的廣汽豐田就亟需拿出足夠抵御風險的狠招。
已知,電動化進程的加快,讓廣汽豐田拿出一款bZ4X御敵顯然是不夠的。那更重要的就是,隨著終端消費者的目光愈發被中國企業吸引,日系車的基盤變得有所松動,廣汽豐田應該想的是,如何將自身對高品牌價值的詮釋,再度傳遞給體量越來越龐大的年輕用戶。
尤其是在凱美瑞等核心車型在成交端出現價格松動,有了一絲被動收勢的苗頭后,受市場眷顧久了的廣汽豐田,怎么著都得想點辦法維持住現有體量。

不出意外,明年將是合資品牌全面與中國強勢車企交纏得更為兇狠的一年。看著南北大眾一年不如一年的表現態勢,我們又不得不拋出一些新的疑問。
身在一線的廣汽豐田,除了加強對bZ4X營銷力度和追加更多的電動車以外,傳統領域還能變成些什么花活?一旦2023年的市場格局徹底被中國車企改寫,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從今年產銷600萬輛的規模繼續加速向外擴張,現階段擴張勢力的固有手法不再奏效,廣汽豐田是否亟需新的底色去調和?
答案或許未知,但是,當產品陣線全面鋪設完畢,渠道潛力有了最大限度的量化,這些都會成為橫亙在廣汽豐田繼續兌現未來的絆腳石,我只希望看到廣汽豐田能繼續迎難而上,在中國拿出屬于豐田最本真的一面,因勢而為不以利往。

免責聲明:凡標注轉載/編譯字樣內容并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