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與零跑再續前緣,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2025年3月3日,中國一汽與零跑汽車在長春舉行《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戰略合作,旨在加強技術融合、聚集優勢資源、共同提升產品競爭力。

圖源:零跑汽車
據了解,此次戰略合作分兩個維度:一是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在研發領域的技術積累,共同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聯合開發及零部件合作,通過雙方的技術融合共同提升產品競爭力;二是雙方進一步探討深化資本合作的可行性,通過資本合作,使雙方實現全產業鏈資源協同。
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表示,多次的長春之行,終于迎來今天的“牽手”。
再續前緣
乍一看,中國一汽此次與零跑汽車是首次合作,實際上二者早已有交集。
早在2025年4月,一汽轎車就與零跑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會在車輛制造、生產應用以及零部件研發上開展合作,同時將會聯合規劃和開發相關車型。并且雙方還會整合各自優勢資源,針對關鍵基礎技術開發、生產創新等領域開展研究。

圖源:零跑汽車
彼時,作為造車新勢力其中一員零跑汽車,成立也才不過4年有余,旗下量產銷售車型僅零跑S01以及零跑T03兩款車型,但是其在“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系統、智能駕駛系統等領域卻取得了數百項的專利技術,成為國內少數擁有智能電動汽車完整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
特別在被業界公認為未來汽車技術競爭“制高點”的智能駕駛領域,零跑依托大華股份在人工智能、圖像捕捉、AI芯片等領域技術積累,掌握了自動駕駛核心硬件平臺和算法技術,實現了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層關鍵技術的自主化覆蓋。
不過,從各項公開信息來看,一汽轎車與零跑汽車合作并未公布過成果。要說最大的成果,可能就是零跑汽車早早跟一汽結緣,并在今時今日促成了新的戰略合作,且簽約主體從一汽轎車變成了一汽集團,合作廣度全方位升級。
憑實力再出圈
對于零跑汽車而言,此次合作是其繼2023年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后,再次憑借技術實力贏得傳統車企青睞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2023年10月,Stellantis集團宣布將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并獲得董事會中的兩個席位。為進一步拓展市場,雙方還決定以51:49的比例共同創立一家合資公司,命名為“零跑國際”,并由Stellantis集團提名該合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合資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除大中華地區外)獨家享有零跑汽車的出口和銷售權限,同時擁有在當地制造零跑汽車產品的專有權。
彼時,這一合作被業界視為中國汽車企業開始采用技術換市場策略、實現反向技術輸出的典例,彰顯了中國電動車企業的技術實力。

圖源:零跑汽車
2024年5月,零跑汽車和Stellantis集團聯合舉行發布會,宣布Leapmotor International B.V.(零跑國際)合資公司正式成立,成為中國汽車行業首個反向合資公司。零跑國際由零跑汽車提供產品技術,Stellantis集團提供全球市場資源和影響力,開啟中國新能源車出海的新模式。
在零跑國際團隊的運作下,目前零跑C10與T03已在法國、德國、意大利等13個歐洲國家同步銷售,并建立了超過400家銷售網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零跑T03在歐洲市場上表現尤為搶眼,上市后迅速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零跑汽車的產品之所以能在海內外暢銷,核心原因是其掌握了造車的技術武器和極致的成本管理。在2025年初的內部會議上,朱江明強調,自研不僅是技術護城河,更是成本控制的根本。以電子門把手為例,傳統供應商方案中獨立控制器成本約120元,零跑通過自研集成至域控制器,僅增加約20元邊緣成本,單車節省超100元車燈每套BOM成本約3000元,占整車成本近5%,通過規模化生產,零跑將其成本壓低至行業平均水平的70%。
自2015年成立以來,零跑核心零部件自制率已達60%以上,覆蓋電機、電控、電池“三電”系統以及智能駕駛核心模塊。據悉,零跑曾率先推出八合一電驅系統,將電機、減速器與控制器集成,成本較傳統分體式下降約15%;其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則將電池與車身結構融合,重量減輕約20公斤,提升續航的同時降低生產復雜度。
2024年,零跑汽車全年交付近30萬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并于第四季度實現凈利潤轉正,站穩國內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這一成績的取得,不僅得益于零跑汽車全新車型的推出,更離不開其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持續深耕。
2025年,零跑汽車將目標銷量定為50萬輛,同比增長目標高達70%。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零跑汽車計劃推出多款全新車型,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
其中,零跑B10作為一款定位緊湊型SUV的車型,預計將于3月10日發布。該車基于LEAP3.5技術架構打造,搭載第四代高通驍龍座艙平臺和智能駕駛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為智能、便捷的出行體驗。
一汽新能源,亟待突圍
對于一汽而言,其選擇零跑的目的也十分明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加強技術融合、聚集優勢資源、共同提升產品競爭力。
2023年年初,一汽提出堅定向“ALL IN”新能源汽車轉型,同步實施“兩個全部,一個停止”,即未來技術創新的投入和新增產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車,停止傳統燃油車技術和產能的新增投入。
為了深度匹配“ALL IN”戰略,2023年9月,一汽開始對紅旗[報價 4S店]品牌營銷管理體系進行強化,將營銷創新院、營銷中心、新能源營銷中心的部分機構、職能進行整合,成為全新的營銷中心。在一系列變革下,紅旗品牌2023年累計銷量37萬輛,其中紅旗新能源車零售銷量突破8.5萬輛,同比增長135%,新能源滲透率約23%。
但是縱觀整個一汽集團,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4.04萬輛,在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份額僅為2.5%,同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949.5萬輛,市場滲透率為31.6%,其中的差距顯而易見。
于是就有了2024年年初,國資委領導“喊話”三家中央汽車企業,稱將對其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單獨考核的消息,其中一汽在列。單獨考核的原因一方面凸顯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度重視,另一方也暗指了三家央企在新能源領域發展步伐的遲緩。
對于一汽集團而言,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轉型在于紅旗與奔騰兩個品牌。2024年,中國一汽全年交付超320萬臺。其中,紅旗品牌全年銷量達到41.18萬輛,同比增長17.4%,實現連續7年正增長;解放品牌2024年累計銷售商用車25.11萬輛,同比增長3.90%;奔騰品牌銷售15.08萬輛,同比增長25%。
具體到新能源板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一汽全年銷售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33.9萬輛,同比增長41%。其中,紅旗品牌新能源產品全年累計銷量11.5萬輛,同比增長43.7%;奔騰品牌新能源產品銷售82,872輛,同比增長214%,新能源滲透率達到55%。
表面上看,中國一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有較大增長,但是對比其2024年制定的5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確仍有不小的差距。
另根據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的邱現東的規劃,“2025年,中國一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45萬輛,其中自主品牌占比將超過50%”。按此計算,中國一汽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要在2024年33.9萬輛目標的基礎上實現超4倍的增長。由此,也就不難理解,中國一汽為何積極牽手零跑展開合作。
實際上,從2018到2020年,一汽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與6家新造車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包括清行汽車、新特汽車、博郡汽車、拜騰汽車、云度汽車、零跑汽車,成為傳統車企中與新造車企業合作最多的企業,但是在這些車企中,除了零跑汽車外,另外5家均已倒閉。
回顧這些合作,一汽吉林[報價 4S店]將成熟車型平臺交給清行汽車進行生產制造,將一汽馬自達[報價 4S店]的全自動機器人生產線提供給新特汽車,并讓一汽吉林代工博郡的首款產品。從拜騰開始,一汽與新造車企業的合作不再是簡單的代工,而是參與到新造車企業的股權投資。但是其后續看中的企業在兩三年之后均倒閉。
那么,此次與零跑汽車再續前緣的一汽,又將與之擦出這樣的火花?成為業界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合作新猜想
從此次官宣的合作內容來看,業界大膽進行猜測,一汽將可能使用零跑的平臺造車。

圖源:零跑
2023年7月,零跑汽車正式發布了名為“四葉草”的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該架構通過“1顆SOC+1顆MCU”的芯片方案即實現了中央超算,可支持座艙域、智駕域、動力域、車身域“四域合一”,覆蓋15個模塊功能,首搭車型將于2023年9月亮相。
彼時,朱江明表示,這一全新架構將不僅僅用于零跑品牌汽車,還可以通過對外合作,進行技術共享。據介紹,基于在電子電氣、電池、電驅、座艙、智駕以及整車層面的自研能力,零跑針對四葉草電氣架構將可以對外提供多種不同的技術合作,包括:四葉草架構+周邊控制器,四葉草架構+周邊控制器+電池+電驅,基于下車體整體交付的技術共享,以及基于整車級的合作共享。

圖源:零跑
按照通俗易懂的說法,這四種模式則分別相當于供應商模式、類HI賦能、共享平臺、貼牌。朱江明在后續的溝通會中表示,目前四種模式都有確定的合作對象了,有兩家整車技術授權,主要為下車體技術架構授權。
此次雙方簽約已經清晰地指明了合作聚焦在“新能源乘用車聯合開發及零部件合作”,可以推斷雙方在整車上合作要么是基于下車體(含電子電氣架構、電池、電驅)整體交付的技術共享;要么是基于整車級的合作共享。
有分析指出,若在零部件上,零跑在向一汽提供諸如電子電氣架構、域控制器等部件同時,一汽也可以向其輸出成熟的零部件,這可以使得雙方在成本上都降低。2024年,紅旗加奔騰的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不到20萬輛,相比之下,零跑在2024年的銷量超過了25萬輛,月銷量穩定在3萬輛以上。因此,紅旗和奔騰可以借鑒零跑在成本控制上的優勢。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合作中官方還指出,雙方會“進一步探討深化資本合作的可行性,通過資本合作,使雙方實現全產業鏈資源協同。”其中“深化資本合作”這一點引發無限遐想。
這種合作不僅僅是簡單的投資關系,更可能涉及技術共享、資源整合、市場拓展等多個層面。例如,一汽通過增資或股權收購,成為零跑的重要股東,甚至可能成為控股股東;抑或是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專注于新能源車型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共享利潤和資源;還有一種情況是零跑也可能通過某種形式參與一汽新能源板塊的業務,形成雙向資本合作。這種資本層面的深度綁定,可以增強雙方的合作穩定性,為一汽提供技術支持和品牌賦能,同時為零跑提供資金和資源保障。
目前來看,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合作,對于一汽而言,與擁有強大技術實力的零跑合作,可以加速其新能源轉型,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對于零跑而言,與一汽合作可以獲得資金、資源和渠道支持,加速品牌向上和市場規模擴張。如果合作順利,這或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與此同時,隨著電動化、智能化的深入發展,一汽與零跑的合作,只是中國汽車產業變革的一個縮影。未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的融合將更加緊密,中國汽車產業將形成新的競爭格局。在這場變革中,只有那些能夠把握趨勢、勇于創新的企業,才能最終勝出。

免責聲明:凡標注轉載/編譯字樣內容并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