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 才是真的老司機
老柳說車:即將開業的汽車市場 他們會如何應對
老柳說車:汽車多長時間沒有啟動 電池會缺電
老柳說車:臭名昭著的“福特Pinto”公案
老柳說車:吉利研發“N95型口罩” 帶動車載空氣凈化風潮
汽車交通功能事故是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人、車、環境多方因素,而其中人是主要因素。
根據大數據統計,汽車交通事故中88%原因出在駕駛員身上,通常人最可能犯的三種錯誤:
1、 對車輛安全性認識不夠,不注意前方情況。
2、 認為對方會避讓。
3、 駕駛操作不當,誤踩制動或動力踏板。
汽車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汽車安全包括主動安全技術與被安全技術。現在流行的主動安全技術:德國的電子車身穩定程序ESP、日本豐田車身穩定VSC、胎壓監測、車道偏離輔助、紅外夜視、防撞安全。
被動安全技術:安全氣囊、汽車翻滾保護系統、電池線路切斷裝置等。在事故發生后盡量減少損傷的安全系統。
《老柳說車》為你介紹時下車輛裝配的主要安全技術類型。
汽車在1886誕生之初本沒有安全系統,直到1959年沃爾沃公司研制出了三點式安全帶,1970年沃爾沃開始在轎車上裝兒童安全座椅。
1966年首次提出碰撞緩沖吸能的概念,也就是現在豐田常常用來宣傳的其安全吸能車身。
ABS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使用于汽車工業,90年代初ESP才被發明出來,第一款裝ESP的轎車是奔馳。
主動安全技術:
ABS防抱死系統到EBD
ABS最早的主動安全系統,在不喪失轉向控制能力下制動車輛,防止側滑與甩尾。玩漂移要關閉車輛上的ABS。而EBD電子制動力分配在汽車制動時根據車輪轉速與車輛姿態配合ABS,提高制動穩定性。EBD可以在制動的瞬間,分別對四只輪胎進行轉速、感應,并進行高速計算,并發出指令,調整四輪的轉速,保證車身穩定。EBD是升級版的ABS。
ASR牽引力控制是制動安全技術的升級,增加了對動力輸出的控制,保證車輛在起動、加速、轉向過程中的穩定性。
EDS電子差速鎖屬于四驅車輛的必備良器,當某一側車輪左滑,EDS會鎖定此輪,從而提高另一側驅動力。
ESP車身穩定系統是他們的綜合升級版,綜合的他們的技術,通過各傳感器對車輛進行分析計算,包括輪速傳感器、方向傳感器、制動油門踏板行程傳感器、側滑傳感器、橫向加速傳感器數據采集,對制動、方向、動力進行電腦干預,控制車身姿態。這套系統在大眾上叫ESP,BMW叫DSC,豐田叫VSC,本田叫VSA。
胎壓監測、車道偏離輔助、遠光燈輔助近幾年逐漸流行起來,但多半安裝在高配版本車型。夜視輔助多安裝在豪華車輛上,采用熱敏成像攝像頭,來捕捉人或動物,他的感知區域比燈光更遠,是晚間行車的好幫手。這套系統廠家會做使用說明,但只是個輔助系統,只提供幫助,司機要對操作負完全責任。
被動安全技術:
除了安全帶與安全氣囊,高強度車架是被動安全系統最重要部分。車輛的骨架車身也就是二手車檢測的四梁六柱,日系車的骨架肉眼可識別焊點,但大眾系卻沒有,這也一直是坊間流傳的大眾系比日系結實,大眾采用的是高強度激光焊接車身,激光焊接最早用于軍事坦克車身的焊接,可以增加車身強度,降低車身重量,德國寶馬最早采用激光焊接,后來大眾車系基本普及激光焊接車身。國產海馬3(參數|圖片)也用的是激光焊接車身。
不同車系都有各自不同的安全技術車身,豐田是GOA吸能車身,在發生撞擊時以自我犧牲的方式把沖擊力切斷,最大可能地保護駕駛艙。GOA車身要求是一次沖壓成功,無焊接結構,國內生產和豐田系車有明顯的焊接點。
本田的G-CON車身、馬自達3H車身、沃爾沃大級別鋼材車身、奧迪ASF車身等,各有優勢。
被動式安全技術還包括安全轉向柱、抗下沉式座椅、安全塑料油箱、主動式頭枕、側門防撞桿,以及行人保護系統等。
COF可潰縮式制動踏板工作原理:
當汽車發生正面碰撞時,駕駛員同時主動做出制動動作,如果此時制動踏板所受到的壓力經電腦判斷達到一定的臨界值,該制動踏板就會自動脫落或折斷,從而使駕駛員右腳受到沖擊力降至最低,避免駕駛員受到嚴重創傷。
NCAP新車測試規程
世界各國都有NCAP新車測試規程,中國叫C-NCAP,但近幾年C-NCAP飽受病垢,在國內五星到歐洲不被承認。因為NCAP是各自國家自己定的標準,CNCAP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隸屬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結果具備權威性。
最近有風風火火出了一個中保研的測評報告,他們雙方對車輛測試的方法基本一樣。中保研隸屬于保險行業協會的公司,只是在保險行業內的測評結果,保險行業協會屬于民間組織,不具備權威性,也沒有司法解釋權。所以只能作為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