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核心問題是-煤
老柳說車:共享司機來了 只需要C1駕照就可以從業
老柳說車:實施戰時管制的湖北十堰 原來是這樣一座城市
老柳說車:機油到底多久換一次?
老柳說車:臭名昭著的“福特Pinto”公案
世界各國化石能源為主體的消費結構已形成,如燃油汽車相關產業發展已經成形,對全球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但化石能源的枯竭迫使各國調整能源戰略部署。
目前已知世界常規原油3萬億桶,已開采1萬億桶,剩余2萬億桶,預計可開采到2050年。加上發動機燃燒對全球氣候帶來的影響,傳統燃油車排放是地球上所有國家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中國是富煤、缺油、少氣的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煤為主要能源的消費結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主要依靠煤和化石能源發展經濟,而化石能源需求增長與依賴進口已形成壓力,《老柳說車》根據2012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能源》中查到的數據:目前(2012年)中國石油大量進口,對外依存度高達66.8%。中東、北非局勢不穩(2020年美、伊局勢霧里看花)進口渠道不平坦,美國在全球開展能源圈地運動,我國開拓海外屢遭遏制。 國內占能源消費70%的煤儲采比為35年,石油僅9.9年,天然氣開采主要在新疆,雖然儲采比29年,但使用成本太高,消費比重僅為4.4%,水電僅能支撐5%。所以發展新能源,調整國家能源戰略布局是迫切需要。
目前各國通過法律對傳統能源汽車排放進行控制,逼迫車企降低排放,提高發動機燃燒效率,從熱力學角度看有幾條途徑:提高過量空氣系數,提高壓縮比,提高進氣管壓力,優化噴射與點火定時,減少熱損失,降低摩擦損失等。
同時各大車企也在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上開發產品,各企業與部分國家也制定了停止銷售與生產燃油汽車的時間表。電動汽車因為采用電機驅動,本身不排放污染,同時可以利用晚間用電低谷時充電,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率,發展電動汽車、實現電動汽車能源動力系統電氣化,推動傳統汽車產業戰略轉型,在國際上已形成共識。
德國2008年開始啟動電動汽車時代按鈕,美國2009 宣布24億美金用于電動汽車與混動汽車的研發,日本從上個世紀已經開始布局,在過去三十年日本先后投入千億進行氫能的研發,2014開始量產豐田Mirai(參數|圖片)燃料電池汽車,一次加氫只在3分鐘,可續航500千米。截至2018年底,日本已經正式商業運營的加氫站113座,2030年達900座,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將全力向世界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打造氫能小鎮。
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中有問題還在解決,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結構在非限牌城市還沒有形成,很多短板有待進行一步修正。
當電池替代汽車作為汽車動力能源,汽車不再是汽車,將變成一種電子產品,構造更簡單,進入門檻更低。部分車企一擁而上,搶占地盤,出現了騙取國家補貼等不和諧現象。
大勢不可逆,隨著國家發改委對汽車產業投資政策的調整,這些不和諧現象會被歷史車輪無情碾壓。
所以,中國發展新能源的核心問題是煤,煤是我們的主要能源,建構以煤為主體的消費結構,可以擺脫我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