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交車,臨時加價!寶馬中國退出價格戰引發購車合同爭議
寶馬中國近日宣布,將從7月起通過減少銷售量來穩定價格,下半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此前的價格戰似乎并未給寶馬等品牌帶來銷量的提升。寶馬集團 2024 年上半年在中國賣出了 37.59 萬輛寶馬和 MINI 新車,同比減少 4.2%;今年第二季度在華銷量達 18.85 萬輛,同比減少 4.7%。
寶馬中國表示,這一策略的實施是為了減輕經銷商的銷售壓力,改善業務質量,并提升消費者的購車體驗。價格戰的激烈競爭導致了部分經銷商的虧損,影響了寶馬的品牌形象和客戶滿意度。
寶馬公司同時表示,下半年的重點將放在提升業務質量上,包括提升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寶馬也將加強與經銷商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動業務的穩定和發展。減少銷售量并不意味著放棄市場份額,而是希望通過優化業務模式,提高經銷商的盈利能力和服務水平,以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同時,寶馬將繼續加大對新能源車型的投入,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于環保和節能車型的需求。
然而,此舉能否減輕經銷商的銷售壓力尚未可知,但對于此前已購車的消費者而言,購車體驗卻是下降了不少。
近日,據多家媒體報道,全國多個城市的寶馬4S店被指責在提車時要求消費者加價,甚至拒絕交付已簽訂的購車合同。
據消費者反映,他們在5月底至6月期間與各地寶馬4S店簽訂了購車合同,并支付了定金。然而,在7月提車時,4S店突然要求消費者加價3萬元才能交付車輛。涉及的車型主要包括i3、ix3和3系。一些消費者已經與4S店進行了多次協商,但4S店的態度強硬,給出的回應反復無常。
一位來自重慶的消費者透露,他與重慶寶渝汽車銷售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購車合同,約定購買寶馬i3,價格為17.45萬元,并已支付定金。但在臨近提車時,4S店突然要求加價3萬元。經過多次協商,4S店表示可以降低至加價1萬多元,但隨后又稱車輛停產,無法交付。消費者在溝通過程中遭遇了4S店每天不同說法的困擾。
類似的情況也在鄭州、深圳、蘇州、東莞等地的消費者中發生。一些消費者已簽訂合同并支付定金,但被通知車輛停產或產量減少。而那些僅支付定金未簽合同的消費者被告知總部審批未通過。這些理由都導致了4S店拒絕交付車輛。
針對這一問題,寶馬中國方面回應稱,已經注意到相關內容,并在內部進行了初步調查。寶馬強調,涉及的案例都是個案,具體情況不盡相同。寶馬將積極與相關經銷商溝通,敦促其遵守《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消費者獲得滿意的服務體驗。
律師表示,4S店的這種行為違法。消費者與4S店簽訂的購車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4S店應當按照合同約定交付車輛,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能擅自變更合同內容或要求加價。如果4S店的行為構成違約,消費者有權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包括但不限于要求按合同交付車輛、退還已支付的定金及賠償損失等。
這起事件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和討論,也提醒了汽車經銷商應當遵循市場規則和法律法規,誠信經營,保護消費者權益。對于已經受到影響的消費者,建議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爭議,如與經銷商協商無果,可尋求法律援助,依法維權。

免責聲明:凡標注轉載/編譯字樣內容并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