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江蘇汽車網 >> 汽車新聞 >> 車界新聞 |
比亞迪歐洲再建廠 附比亞迪海外工廠布局圖 |
本文關鍵詞:工廠 建廠
有兩件事,讓中國幾代汽車人操碎了心:一是打入世界汽車強國,二是摘掉“以市場換技術”的帽子。 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雖在亞非拉嶄露頭角,但打入汽車強國,雖躍躍欲試卻步履維艱,欲除“以市場換技術”的帽子更難。但是,這一切正在改變。 23日,比亞迪[報價 4S店]宣布在法國北部大區博韋市建立其在歐洲的第二座電動車工廠。加上此前的日本、美國、巴西等工廠,這家以高端新能源車切入國外市場的中國品牌讓人眼前一亮。 對于中國新能源車領軍企業的到來,法方頗以為豪,“工廠將生產純電動巴士,有利于推動法國成為能源轉型的先行者。”
比亞迪部分海外工廠布局 比亞迪供圖 曾經,中國企業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海外淘金熱,試圖快速占領海外市場。但實際上,一些研發力弱、產品面窄、缺乏海外市場大規模系統運作經驗的企業卻屢屢受挫。 除了海外建廠,如何在發達國家市場立足也同樣考驗著眾多中國品牌。 歐美市場一直是汽車產品法規和標準最嚴苛的區域,對汽車品質、安全、服務等方面的門檻非常高,而貿易壁壘、政商環境差異等因素也不可小覷。 比亞迪歐洲市場的負責人何一鵬24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為進入法國這樣的汽車強國,我們在幾年前就拿到了歐盟整車認證。 歐盟認證被認為是國際上審查最為嚴格的認證體系之一,與美國認證、日本認證一起構成了世界汽車三大認證體系。 何一鵬說,“我們的打法是先難后易,技術最苛刻、標準最高的市場我們如果能拿下,剩下的(市場)就不在話下了。”
巴黎鐵塔下的比亞迪純電動巴士 比亞迪供圖 如今,比亞迪新能源車已遍布全球6大洲、270個城市。 “以市場換技術”,這是中國汽車工業深深的“烙印”,幾代汽車人為了擺脫這一窘境操碎了心。 1953年第一汽車制造廠破土動工,意味著新中國開始自力更生造汽車。汽車工業起步更晚的中國,試圖以市場換技術,引進外國先進技術。這造成了早期中外合資生產的汽車有不少掛著雙logo的現象,直到現在也有不少這樣的車標。 而如今,中國車企掌握了核心技術,外國的客車也要反過來掛上中國車企的logo。 近年來,比亞迪已為馬來西亞最大電動公交BRT系統和悉尼機場的電動巴士輸出技術,當地組裝;比亞迪投放于英國倫敦的電動巴士,底盤和動力系統由其提供,車身則由亞歷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設計。 “我們知道這一天終將到來,這是中國制造的崛起和勝利”,何一鵬說。 |
上一篇:2016年度柴油發動機銷量排行榜單
下一篇:養車不花錢?長安CS95免費新政策解析 |
目前比亞迪團購報名總人數:412人,抱團購車go go go>> |
![]() |
百度中 比亞迪歐洲再建廠 附比亞迪海外工廠布局圖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比亞迪歐洲再建廠 附比亞迪海外工廠布局圖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