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江蘇汽車網(wǎng) >> 自駕游 >> 上海周邊自駕游 >> 大境閣自駕游 |
大境閣自駕游 |
省份:上海旅游景點 城市:上海旅游景點 人民路大境路口有一處滬上勝景,這就是一段長近50米的古城墻和建在古城墻上的大境閣。上海自元代建縣后,未筑城墻,明代時多次遭到倭寇侵略。因此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僅用3個月時間趕筑了一座周長9華里,高2.4丈的城墻,城上筑有雉堞3600余個,敵樓2座,沿城墻外面筑有闊6丈、深1.7丈、周長1500余丈的城壕。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又增筑敵樓3座、箭臺20座。萬歷年間倭患平息,縣城安寧,便在4座箭臺上建造了丹鳳樓、觀音閣、真武廟和大境閣。大境閣建在大境箭臺上,是一座結構精巧、造型別致的抱廈式三層樓閣。此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供關帝像(原稱關帝殿),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改建成三層高閣(即今日之閣)。道光元年(1821年),總督陶澍登閣觀光后親題"曠觀"匾額懸于"熙春臺"上,道光十六年(1836年),兩江總督陳鑾游此,題"大千勝境"四字刻于東首石坊上。于是此閣名聲大振,被列為滬城八景之一"江皋霽雪"景點,成為申城旅游熱點之一。 近代以來,大境閣為文人墨客云集之處。晚清至民初,此閣三層樓曾是著名畫家吳逃禪、華墨龍、任伯年、朱屺瞻等作畫、會友之所。1917年,著名昆曲教師陳風鳴、丁蘭生,票友郁炳生等在此二樓成立"平聲曲社",昆曲家莫舒齋也在這里開辦昆曲學習班培養(yǎng)昆曲新秀。1952年,由應云衛(wèi)執(zhí)導,史湘云主演的昆劇《桃花扇》,就是在此閣組團后公演的。清代后期,上海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上海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古城樓已成了阻礙城內(nèi)外交通、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的障礙,遂于1912年7月先拆南半城,1913年拆北半城,將拆城的泥土填沒城壕,歷時2年竣工。由于當年拆城指揮部--城壕路工事務所設在大境閣,又有人請求保留大境閣,后以九畝地的泥土充填大境閣下這段城壕的泥土,才使這段城墻和大境閣得以保留下來。 人民路大境路口有一處滬上勝景,這就是一段長近50米的古城墻和建在古城墻上的大境閣。上海自元代建縣后,未筑城墻,明代時多次遭到倭寇侵略。因此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僅用3個月時間趕筑了一座周長9華里,高2.4丈的城墻,城上筑有雉堞3600余個,敵樓2座,沿城墻外面筑有闊6丈、深1.7丈、周長1500余丈的城壕。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又增筑敵樓3座、箭臺20座。萬歷年間倭患平息,縣城安寧,便在4座箭臺上建造了丹鳳樓、觀音閣、真武廟和大境閣。大境閣建在大境箭臺上,是一座結構精巧、造型別致的抱廈式三層樓閣。此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供關帝像(原稱關帝殿),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改建成三層高閣(即今日之閣)。道光元年(1821年),總督陶澍登閣觀光后親題"曠觀"匾額懸于"熙春臺"上,道光十六年(1836年),兩江總督陳鑾游此,題"大千勝境"四字刻于東首石坊上。于是此閣名聲大振,被列為滬城八景之一"江皋霽雪"景點,成為申城旅游熱點之一。 近代以來,大境閣為文人墨客云集之處。晚清至民初,此閣三層樓曾是著名畫家吳逃禪、華墨龍、任伯年、朱屺瞻等作畫、會友之所。1917年,著名昆曲教師陳風鳴、丁蘭生,票友郁炳生等在此二樓成立"平聲曲社",昆曲家莫舒齋也在這里開辦昆曲學習班培養(yǎng)昆曲新秀。1952年,由應云衛(wèi)執(zhí)導,史湘云主演的昆劇《桃花扇》,就是在此閣組團后公演的。清代后期,上海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上海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古城樓已成了阻礙城內(nèi)外交通、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的障礙,遂于1912年7月先拆南半城,1913年拆北半城,將拆城的泥土填沒城壕,歷時2年竣工。由于當年拆城指揮部--城壕路工事務所設在大境閣,又有人請求保留大境閣,后以九畝地的泥土充填大境閣下這段城壕的泥土,才使這段城墻和大境閣得以保留下來。 |
上一上海景點:陳毅廣場
下一上海景點:大理石大廈 |
想便宜點買汽車嗎?參加江蘇汽車網(wǎng)組織的汽車團購行動吧,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砍價。4S店提供包車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動的價格,呵呵,還不報名去!GO >> |
![]() |
百度中 大境閣 相關內(nèi)容 |
![]() |
Google搜索中 大境閣 相關內(nèi)容 |
![]() |
Sogou搜索中 大境閣 相關內(nèi)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