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手的針刺挑戰,寧德時代揮出了一套王八拳
小明和小剛都是籃球隊員,小明擅長跳投,小剛擅長顛投,為了展示自己的投籃技巧和精準程度,他倆決定在球場比賽罰籃。
小明走向前場,十投十進,命中率百分百。
小剛自知有難度,于是他走向并沒有安裝籃筐的后場,憑空扔了十次球,然后宣布自己也做到了十投全中,并且說他早就掌握了百分百命中率的奧妙。
“你看,是什么阻擋了我做罰籃挑戰?是準度?是體力?是小明的面子?不,是籃筐!”
按道理講,這種小朋友耍賴的事件僅限于在小學發生,然而,雷同的事件最近真的在全是成人的汽車圈內上演了。
“小朋友耍賴皮”的寧德時代
3月末,比亞迪[報價 4S店]首次對外公布了“刀片電池”順利通過“針刺試驗”一刀未剪的完整測試視頻,這項被業內稱為“安全測試珠峰”的測試結果一經發布便引來了群眾的圍觀,對比之后大伙紛紛表示,三元鋰電真的不夠安全。
這樣的輿論風向,以搞三元鋰電池為主業的寧德時代豈能容忍?于是兩周前,在寧德時代2019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有投資者問寧德時代在電池安全檢測上的工作和關鍵措施,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曾毓群回答到:“電池的安全和電池的濫用測試是兩回事,有些人把濫用測試的通過等同于電池的安全。”
這個“有些人”毫無疑問正是發布刀片電池、并公布針刺試驗視頻的比亞迪。
“不服?!那也來扎一下吧”,面對“指桑罵槐”式的挑釁,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隨后在微博隔空喊話寧德時代。
兩大汽車動力電池制造商你來我往,同樣引起了電池極客們的注意,有微博極客網友“小魚鋰電”自行購買了寧德時代的811三元鋰電池,并實驗室內對該電池進行了針刺試驗。實驗中,這塊電池電池容量234a,電壓4.2v,穿刺鋼針直徑7mm,穿刺速度25mm/s,按GB/T 31485標準的要求進行針刺測試,結果慘不忍睹,電池瞬間爆燃的瞬間也讓消費者對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又多了不少安全隱憂。
實錘砸到臉上,寧德時代當然要想方設法扳回局面,于是它真的自己做了測試:22日晚寧德時代發布視頻,視頻中顯示鋼針并未刺穿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包,于是寧德時代在發布視頻中配文稱:“是什么阻礙寧德時代做針刺測試?是技術?是體質?是巨頭的面子?不,是鋼針!”。
電芯&電池包
電池包外殼堅硬,與電芯是否安全有啥關系?鋼針刺不穿電池包,于是電池就很安全?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寧德時代的做法堪稱侮辱群眾智商,不少網友戲謔:寧德時代掌握了電池外殼的核心技術。
寧德時代這次本意在于彰顯自我實力的安全測試,為什么反倒讓自己成了眾矢之的千夫所指?問題的關鍵在于,該條視頻混淆了測試概念以及測試本體,出現了嚴重的指向性錯誤。
討論針刺試驗的時候,該討論些什么?
咱們再說回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回爭論的試驗:針刺測試。
針刺測試就是將充滿電的電池放在一個平面上,用鋼針沿將電池刺穿,當鋼針刺入時,鋼針為電池內部提供了短路的通路,電池的電能轉化為熱能,而此刻電池是否會在短時間內將能量集中爆發釋放,進而發生起火、爆炸等熱失控現象,成為了判定測試是否通過的標準。
針刺試驗及檢測極端狀態下電池是否安全的重要標準之一,因為在現實用車環境中,外力導致的針刺、擠壓引發電池內部從而引發安全事故的情形顯然存在,即便沒有外力介入,電池仍有出現內短路的幾率。比如電芯的裝配過程中有可能混入微小的金屬微粒、極片的毛刺都存在穿破隔膜的可能;而電池過充后,極片同樣能覆滿針狀鋰金屬結晶,刺穿隔膜從而發生短路;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循環,針狀鋰金屬結晶同樣會不斷生長,最終也會穿透隔膜引起短路,最終引發自燃。
因此,動力電池熱失控時的痛點能在針刺測試中得到最為直觀的演示,此前,比亞迪針刺試驗中,三元鋰電池出現了劇烈燃燒,表面溫度超過500℃,熱失控現象明顯;而比亞迪自研的刀片電池無明火、無煙,表現溫度30℃'60℃,并未發生明顯的熱失控現象。而結合到實際用車中,當搭載了刀片電池的純電動車型出現極端熱失控時,電池也能不會像三元鋰電池一樣瞬間爆燃,從而保證車內乘客以及周邊的事物有足夠的避險時間。
所以,針刺實驗考驗的并不是電池包抵抗外界侵入的能力,而是電池包內的電芯內部面對短路時的能力。它試驗的對象是電芯,而不是電池包PACK。寧德時代將原應作為試驗的電芯短路安全問題換為了電池包整體夠不夠堅固的問題,完全違背了針刺試驗的試驗本體和最終目的。
比亞迪高管曾經指出:刀片電池自3月底發布至今,也只是客觀地講述各種電池的品類特性和優點劣勢,三元電池不安全等,這些都是行業共識和常識,沒有提誰,也從未針對過誰!但不知為何,近期被弄的這么針對?
樹大招風的刀片電池
電池避免爆燃,最主要解決方案就是抑制產熱、提升耐熱性能、增加擴散通道,電芯使用材料天然決定了電芯的安全系數,就現在來看,使用磷酸鐵鋰的刀片電池天然比使用鎳鈷錳的三元鋰電池更加安全。
“刀片電池”
5月12日,《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并宣告將于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電動汽車領域的首批強制性標準。
其中的GB3038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刪除了電池單體針刺測試,同時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包或系統在由于單個電池熱失控引起熱擴散、進而導致乘員艙發生危險之前5分鐘,應提供一個熱時間報警信號,同時還明確了發生熱失控的條件。
新標準就電池包或系統中的電池單體對熱擴散試驗給出了兩種觸發熱失控的推薦方法,一個是加熱觸發熱失控,另一個是針刺觸發熱失控。制造商可以任選其一,也可自行選擇其他方法來觸發熱失控。
國標為什么對針刺測試做出這樣的調整?據某位業內不愿具名的行業專家表示,這是安全對市場的一種妥協:針刺試驗這個標準太過苛刻,三元鋰電池根本無法通過該測試,如果作為強制標準,眾多搭載三元鋰電池的車型將面臨無電池可用的窘境。
總結: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的針刺對戰,說道理還是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信心的爭奪戰,在草木瘋長的年代里,三元鋰電池憑借單位質量能量密度的優勢一度快速擴張了不少的市場份額,而近些年隨著自燃事件的頻發,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要求以及關注點也在發生轉向。
比亞迪刀片電池的推出,在結構上根本性地扭轉了磷酸鐵鋰電池的單位體積能量密度劣勢,于消費者而言,它是更安全的選擇;于寧德時代來講,它更是一個有一劍封喉本領的高手。
于是我們看到了,在國內三元鋰動力電池市場占據絕對峰頂的寧德時代在扭轉三元鋰電池安全性無望的情況下還是要強行掙扎,然后自導自演了一出搬石頭砸自己腳的鬧劇。
本著“亂拳打死老師傅”的能耐,寧德時代揮出了一套王八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