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軟件打車方便快捷,GPS服務也很貼心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郭堯
你打車我送錢?記者近日發現,不少市民開始用起打車軟件來打車,其原因是因為有軟件做起了送錢的活動。
記者調查發現,打車軟件在廣州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到目前仍然處于各方混戰狀態,為了贏得市場打出一波既送錢又送米的燒錢促銷活動。而市民與出租車司機盡管此時略有受益,但對此也有不同看法。從長遠來看,廣州市場不像北京、上海那樣已經相對成熟,在官方還沒有表態的情況下,前景還未明朗。
現狀:
打車軟件混戰頻搞促銷
打個車,還能補貼10元話費,這樣的好事現在確實有。最近以來,廣州諸多的打車軟件又開始了一輪爭搶消費者與司機的爭奪戰,而這一次投入的是“真金白銀”。比如大黃蜂打車,從9月1日起到9月15日,用大黃蜂手機打車軟件,叫到出租車,如約上車即送10元話費,多打多送不限次數。快的打車也曾在七八月份搞過類似活動,只要使用其軟件打車成功,就可送使用者10元話費紅包!打車后曬單至微博再送10元,同樣也是不限次數。“有錢送,干嘛不用?”記者了解到,這樣直接送錢的招數十分明顯,有些習慣用打車軟件的網友就表示,今天用這個,明天用另外一個,哪個更抵就用那個。
然而,這并不表示打車軟件有多么風光,反而只是一種燒錢推廣的戰略。實際上,由于市場難做,早在好幾個月之前,廣州打車軟件市場就陸續發生變化,幾家打車軟件退出市場。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幾乎只要是用打車軟件的司機,都會盡量把打車軟件裝起來,因為這樣可以提高成功率。不過效果也有很大的區別,有些軟件會比較多人用,而一些軟件就明顯呼叫的數量較少。而幾個月下來,也有一些軟件陸陸續續不能用了,因為退出了市場。記者了解到,早前就有像“e達招車”等軟件退出了廣州市場。
不過,廣州市場仍然處于培育階段,有軟件出局,也有軟件進來,甚至還有重新再進入的。例如今年4月份一度退出廣州市場的快的打車,前幾個月又悄然回到了廣州市場。這也折射了打車軟件市場的混戰局面。
困境:只燒錢難贏利
事實上,目前打車軟件還沒有十分明確的贏利模式。例如,曾經有打車軟件嘗試加價收分成的模式。如“e達招車”,如果乘客加價10元,其中8元將現金返還給司機,另外2元歸e達招車所有。但這樣的收費模式很難現場操作,只能從乘客的手機話費中扣除,這樣的模式有多少市場接受?
一位打車軟件的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打車軟件在廣州仍只是培育市場的狀態,每個軟件公司都拼命燒錢,目的就是把市場做起來,并努力占有份額,這樣才有談贏利的希望與基礎。而培育市場就意味著燒錢。一位姓鐘的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他幾乎把所有的廣州打車軟件都裝了。“也就是順便賺賺話費”,馬司機告訴記者,他每次成功通過打車軟件搭到客人后,就能賺到軟件公司給的10元話費,這除了一定程度上補貼了使用軟件時與客人打電話所發生的費用外,還能額外賺一些。馬司機還表示,每個軟件的補貼并不相同,還有5元、甚至20元的。如果被客人爽約了,也能拿到一個補償的5元。
這只是打車軟件平時培育司機積極性的一種手段。鐘司機告訴記者,有些打車軟件平時還會送給司機一些米油糧食。因為許多司機并沒有智能手機,甚至之前有公司直接給出租車司機贈送平板電腦并安裝好軟件。
聲音: 各方看法不一
目前上海、北京等地方,打車軟件已經受到了市場的肯定,然而廣州仍然還是一個不溫不火的市場。經常在公司加班到深夜的阿文告訴記者,他在芳村上班,因為IT行業經常加班到深夜,因此半夜下班時打車成了一個很難的問題。“對于我來說,打車軟件很好用。”阿文表示,每次打車他都會選擇加5元小費,有時候要加到10元小費才行,“可能因為地方比較偏吧,但公司可以報銷,問題不大。”
不過,有部分市民對給小費這個問題有看法。“一給開頭,那些給得起小費的就可以上車,那不想給的市民怎么辦?”林小姐告訴記者,她曾經在下午6點多的時候在天河城打車,那時剛好有點下雨,“那陣勢好像就是給小費比賽,誰給的錢多就拉誰。”林小姐說,她當時沒有裝打車軟件,但她看到其他人一直用手機在打車,還有一些人在商量給多點小費。“這樣的風氣,我覺得不能助長。”
而似乎作為受益方的司機方面,也有不同看法。鐘司機告訴記者,他與很多司機一樣也在用打車軟件,但同樣有一部分司機沒有使用。“原因很復雜,有的手機不行,有的就是不喜歡用。”那鐘司機用起來效果如何?他告訴記者,有時候一天能靠打車軟件接上一兩單,多的也就三單,但也有一天也接不了一單的時候。“我只當額外賺些手機話費錢,不可能把它當做賺錢的工具。”鐘司機說,其實平時用起來也很麻煩,“有時候響個不停,影響開車,還很花費流量與電量”。
前景:官方未認定前景不明朗
目前,市場上約有30多款手機打車軟件。有些軟件的發展速度驚人,一個月的下載量已超過10萬。不過目前在全國仍然只在少部分大城市能夠成氣候,如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一線城市。目前,像北京、上海已經禁止加價即加小費的行為,并且出臺了相關規定與收費標準。以北京為例,交通委發布了首批4款“官方”手機打車軟件,可收取最多6元的電召費,今后再出現“競價”行為的打車軟件將被叫停。
對于打車軟件廣州官方如何管理?目前廣州有關政府部分還沒有明確表態,不過已經正在著手研究對策。而今年初廣州三大出租車公司白云、廣駿、交通就表示,使用打車軟件的出租車司機均為個人行為,并未獲得所在出租車公司的許可。而另一方面,黑出租車司機也有可能利用打車軟件搶單,而市民一般很難分辨真假,存在一定的隱患。
體驗:操作方便精度欠佳
到底打車軟件用起來效果如何?記者近日也親身體驗了一把。記者選擇了一個叫大黃蜂打車的軟件,首先就要求用手機注冊,輸入發過來的驗證碼后,就馬上可以使用了,操作起來很方便。
隨后可以在軟件上看到,有“預約用車”與“馬上用車”兩個選項。選擇“馬上用車”之后,手機上就會顯示你的所在地,以及要你輸入目的地。輸入完成后,就到了小費頁面了,還顯示著“給點小費有利于提高下單成功率”這樣的提示。而小費的額度一共有5元、10元、20元可選,而且可以累加到50元為止。然后再確定下單后,就馬上開始等待出租車司機的應答了。
記者在天河東路嘗試打車,等了大概不夠3分鐘,就有一位司機接了這單生意。“我現在在正佳,很快就過來,你等我!”與司機溝通完后,記者便等起來。在手機上,除了可以看到滿屏的裝了打車軟件的出租車位置外,還可以看到與我接洽的司機與我的距離,并且一直刷新。此外,還有司機的照片與車牌號,還可隨時打電話給司機。只是,精度明顯有點欠缺,最后當記者上車之后,手機地圖上還顯示著與出租車有100多米的距離。“我下客之后,有幾個客人在招手我都沒有接”,上車后,這位司機表示,他接了之后就必須趕過來,不然被投訴上了黑名單,以后就很難再用了。從整個流程來看,因為記者所在的地方并不偏僻,整個呼叫到上車的過程,大概用了6分鐘左右。
郭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