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汽車出口地理 民族產業聯盟潰敗與崛起 |
本文關鍵詞:俄羅斯市場 汽車出口 中國汽車 比亞迪 自主品牌 仿佛已經習慣了在海外市場坐過山車。 今年前兩個月,汽車出口一改大好局面,浮現不同程度的環比 降落,但3月勢頭又 清朗起來,最大的汽車出口商奇瑞[報價 4S店]汽車當月出口環比上漲了35.8%。 在比亞迪[報價 4S店]歐洲區總經理林密看來, 將來還會坐過山車。“ 固然我們估計 將來幾年出口還會以翻倍的速度增進,但海外市場由于政治、政策等緣由整體不 鞏固,還會浮現較大 鞏固。” 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摸爬滾打多年后,隨著金融危機后新興經濟體的復蘇,開始在海外市場找到方向。“金磚五國是短期內自主品牌倚重的市場,但打入歐美市場才 標記著中國汽車真正走出去了。”長城汽車[報價 4S店]國際部總經理邢文林說。 但眾多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 獲得較快的銷售量增進, 存在相當的 偶爾性。新生市場的吸引力某種程度上僅僅是“國內 其余競爭對手去了,并且賣得不錯”, 缺乏 完全的 策略。據 常年負責自主品牌海外進展的人士稱,為了 獲得市場,自主品牌依然在海外以 消費“中國品牌形象”的 模式 彼此惡性競爭。 兩次“交學費” 中國車企趕上了俄羅斯市場的井噴期,卻沒有享受到井噴的碩果。 2005年前后,中國汽車開始大舉進入俄羅斯。這一年,兩國邊界的滿洲里口岸,成為汽車出口的“大通道”。 此時的俄羅斯,近乎于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由于汽車產業投入大,1993年俄羅斯私有化進展后,沒有企業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汽車投資。此外,俄羅斯能源 豐碩,資金都流向投資回報大的能源產業。所以,汽車產業到2008年前后,依然停留在1993年的水平。 進入俄羅斯的中國企業,面對著技術、生產、銷售都落后于自己的對手,汽車銷售量開始瘋狂增進,隨后,大大小小的自主品牌汽車 簇擁而入,開始以“ 自殘”的 模式 彼此競爭,搶訂單、搶招 投標等等,以降價搏殺俄羅斯市場。 此時,由于俄羅斯政策、法律并不 鞏固, 克制了國際大品牌的進入。俄羅斯低端市場的拼殺主角,便是中國品牌和俄羅斯最大品牌拉達。“降價最終損害的是整個‘中國汽車品牌形象’,一旦 敗壞,要再一次塑造就很難了,我們 根本上失去了那塊市場。”林密說。 中國品牌的“攪局”,終于激發了俄政府和本地品牌的不滿。2008年金融危機迸發后,它們開始 還擊。“俄政府利用本地零部件生產百分比進行 制約, 盼望企業到本地設廠。另外 普及關稅。”林密說。拉達趁機開始 推廣降價策略。 在此之前,在本地 幾乎沒有經營,重要 依附本地代理商進行 經營的自主品牌, 根本對付不住“風云 漸變”。2007年,俄羅斯市場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最大市場,占汽車出口份額的18%。2009年,自主品牌銷售量在本地銳減50%-70%,到2010年時 幾乎進入絕境。 固然 通過上一年的 復原性增進,但所占的汽車出口份額也惟獨8%。 “很慘淡,算是交學費了。”林密說。可是,在2011年的巴西市場,自主品牌又再一次交了一次學費。“巴西和俄羅斯很相近,重要都是政策 制約方面的因素。”邢文林說。 上一年9月之前,巴西市場讓中國汽車企業趨之若鶩。市場的良好 反響也一度讓出口巴西的汽車數量占領了中國汽車出口份額的13%,順理成章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第一大市場。然而,2011年9月15日,巴西政府對外公布了巴西汽車工業產品稅新政,將汽車進口稅率大幅上調30個百分點。 爾后中國汽車品牌在巴西的好日子已經不再。據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公布的數據,今年前3個月汽車整車產品分國別出口金額排行前十名中,巴西已不再位列其中。 民族產業聯盟崛起? 常年出差在世界各地的林密,對自主品牌在各地的汽車市場有著敏銳的嗅覺。 “自主品牌不是單純走出去的問題,已經走出去很遠了。”他說。2011年,汽車整車出口84.95萬輛,同比增進50.03%,出口金額109.51億美元,同比增進56.74%。 但銷售量在 快捷增進的同時,中國汽車品牌的整體 模式 依然是“廣撒網”。從統計數據看,上一年的汽車出口,以巴西、委內瑞拉為重要市場的拉丁美洲排在第一位,中國品牌汽車共在這個地域賣出了28萬輛,其次是以伊拉克、阿爾及利亞等市場為主的中東和非洲, 別離賣出了19.5萬輛和17萬輛,以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為主的歐洲市場也賣出了13萬輛。 邢文林認為,過于 疏散的市場是 威力上的問題。“上一年出口了80多萬輛,然而賣了100多個國家。 均勻每個國家有多少? 即便在最大單一市場巴西,上一年江淮和奇瑞總共也不到10萬臺, 均勻一個品牌5萬臺不到, 有關于巴西的整體規模,力量還十分小。”邢林文說。 J.D.Power亞太公司中國區探究總經理梅松林有 雷同的觀點,“遍地開花,在 威力還沒達到時,就匆匆進軍各個市場,是自主品牌海外 策略的大忌。”規模太小,開發和投資就受到 制約,想要 快捷搶占市 局面臨重重困難。 時下的這一階段,被林密認為是主流自主品牌海外進展的第二階段:自主品牌由于本地政府的 制約,開始在本地建設更多的組裝工廠,和本地代理商合作生產汽車,開始 重視 本身品牌形象。這個階段開始于2004年-2006年。 但由于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也 錯落不齊,有不少還停留在第一階段:即被動的 承受海外訂單,等在客戶找上門下訂單。這一階段開始于2000年前后。 中國整體品牌形象的損害也 因此而起。汽車產品在世界上全部地方,都被認為是品牌至上。“自主品牌走出去以后,不再是一個品牌能決定的,大家是一個一起體,產生的是一個民族的形象。我們也應該 構成一個民族品牌的產業聯盟。”林密最 擔心的是海外市場對民族的 意識問題。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十 清晰顯。假如最初進入市場的品牌做砸了,以后中國全部品牌在本地市場都會十分困難。林密認為,中國政府應該牽頭成立自主品牌海外聯盟,一起進退。 多位受訪者 示意,征戰海外市場多年得出的教訓是:不可操之過急。自主品牌和歐美、日韓品牌無論在研發技術、生產還是營銷上還有較大差距,“有時候銷售量(產量)和 品質只能選一個,并且在本地市場沒有網絡建設 威力和售后服務 威力,最終的 后果可能是潰敗。”林密說。 布局三階段 新興市場正散發出“ 沾花惹草”的香味。 依據俄羅斯 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上一年長城、吉利[報價 4S店]、比亞迪 別離在俄羅斯銷售了6777輛、6060輛和2007輛,同比 別離上漲了86%、212%和250%。但最大汽車出口商奇瑞上一年在俄羅斯賣出了7278輛,下滑18%,下坡路的勢頭仍舊沒有終止。 “吉利、長城都有他們的 長處,決策十分快,市場 反響也很快。”林密這樣總結他們的 順利。而比亞迪則由于多年的IT市場海外 教訓,在業務上也獨具優勢。 在林看來,主流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正在 預備進行第三階段的布局:在本地進行獨立的投資、 經營,把本地市場的產銷利潤都能拿到手,品牌在本地市場占有較大市場份額。 今年2月,奇瑞與烏克蘭的汽車公司合作一起在本地生產奇瑞汽車, 目標是曲線進軍俄羅斯市場。此外,奇瑞預期2015年占領巴西3%的市場份額,同時 預備投資4.51億美元在圣保羅建成年產量15萬輛的整車廠。比亞迪上一年在俄羅斯市場的高速增進,歸功于2010年底其開始在俄羅斯投產F3。 曾經以非洲、東盟等落后地域為 指標出口地的中國汽車,出口地理格局正在轉變。這些地域 本身市場容量并不大。此外,政治風險也較大,中東從2010年開始政治動蕩,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都在埃及建有工廠, 只管現在埃及已經緩解,但敘利亞的 鞏固 仿佛遙遙無期。 據梅松林的 綜合,新興市場之所以有魅力,首先是政治 鞏固;其次是從2009年開始,包含巴西和俄羅斯在內的國家車市成長很快;另外巴西本土品牌并不強勢,中國汽車品牌有價格優勢;在前幾年,巴西市場也高度對外開放。 俄羅斯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些品牌已經 獲得了不俗的戰績。俄羅斯的伏爾加汽車公司 締造40年的拉達曾經多年蟬聯俄羅斯市場單一品牌銷售量冠軍,但韓國現代[報價 4S店]汽車在中國品牌退出后 獲得了機會,今年第一季度現代的Solaris 車型在俄羅斯市場的銷售量同比劇增166%,已經十分接近拉達的冠軍車型。 從上一年開始,俄羅斯整體汽車銷售量增進在某些月份高達77%,最低的增進也超過20%。巴西車市整體增進稍有放緩,但整體趨向仍舊是向上走。 有多少機會? 處在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轉型期的自主品牌,所面臨的風險也最大。在大投入的同時,要面臨本地政治與政策的變動。 俄羅斯依然被受訪者認為是現階段最有 后勁的市場,據林密 綜合,石油占領了俄羅斯經濟的一大塊, 惟獨石油價格走高,俄羅斯經濟依然會 快捷進展。 巴西也有較為看好的前景,依據巴西政府官方預測,今年巴西經濟將增進4.5%,明年可望達5%以上。 俄羅斯和巴西的一起點還在于市場容量大。2011年,俄羅斯輕型車265.3萬輛,同比增進了39%;同年巴西乘用車也銷售了264.7萬輛,外加輕型商用車,共銷售了342.6萬輛。 當人均GDP跨過3000美元時,汽車銷售量、人均 占有量將進入 連續 快捷增進 工夫。2011年俄羅斯人均GDP已達15039美元,巴西為10456美元, 可以預測到兩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快車道。 在林密看來, 將來海外市場每年都會以翻倍的速度增進,向來到本地市場份額達到5%,才會進入滯脹期,由于市場份額從5% 俯沖到10%,是一個十分困難的過程。 值得 留神的是, 承受采訪的自主品牌海外負責人,都 示意特殊看重歐美市場。“歐美市場十分大,邁向這個成熟的市場很困難,但一旦進入,就將獲益匪淺, 獲得較大的企業效益。”在林密看來,歐美市場甚至比新興市場都更加有吸引力。比亞迪近年也在歐美市場進行了“激進”的 策略,林密只能把一年的絕大 部分 工夫花在輾轉于歐洲各國的 行程上。 長城也對歐美市場頗為青睞,邢文林對歐美市場的再一次 意識 娓娓而談,“以往認為成熟市場競爭太 強烈,實際上歐洲市場這么大一塊蛋糕,每年 寰球50%的新車份額都在歐美,總能找到自己品牌的市場空間。” 此外,印度也將是下一個 后勁市場。據普華永道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印度汽車銷售量至少添加一倍至500萬輛,成為僅次于中國和美國的 寰球第三大市場。 |
上一篇:曲線借力沃爾沃 吉利全球化的反向路徑
|
想便宜點買奧迪汽車嗎?參加江蘇汽車網組織的奧迪汽車團購行動吧,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砍價。4S店提供包車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動的價格,呵呵,還不報名去!GO >> |
![]() |
百度中 中國汽車出口地理 民族產業聯盟潰敗與崛起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中國汽車出口地理 民族產業聯盟潰敗與崛起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