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空氣監測中心調查結果 九成新車“有毒” |
本文關鍵詞:新車有毒 “新車有毒” 今年春節,老家在東北的林先生分外高興,由于他在春節前剛買了一輛新車,以后老婆孩子不用再擠火車回家了。但是,在回家的路上,一件未曾預料到的事情,卻讓林先生一家三口既苦惱又無奈——新車內的氣味熏得他們一家三口頭疼、眼睛疼。 “剛買車的時候光顧高興了,還真沒注意,一走遠路才發現味兒這么大!”林先生頗為吃驚地說。 “但行駛在高速上,打開車窗又怕孩子著涼。”林先生無奈地說。實在沒辦法,林先生一家只得開一段就下車透透氣,原本五個小時的路程,最終卻用了八個小時。而到家后,林先生一家還是感冒了,春節也沒過好。 無獨有偶,與林先生有相同經歷的不止一人。家在四川成都的鄒先生花了7萬多元買了一輛經濟型車,剛到手就發現異味嚴峻,并且特殊熏眼睛,想想身邊多數朋友都有這樣的反應,所以就沒有太多過問,只是買來活性炭包和車內香水來處理。 沒想到這個滋味半年后都沒有消除,并且一坐進車內就頭暈。想到妻子已經有了身孕,擔心車內空氣質量對母子的健康造成影響,鄒先生買來室內甲醛試紙一測,發現污染度直逼上限。后來,他請來做室內裝修的朋友按裝修的方式進行了基本檢測,發現車內苯、甲苯等都超標1'5倍。現在,即使是冬天都是開著窗跑,他準備等孩子出生以后,找一輛沒有異味的二手車替換。 車內污染,并不是什么新奇的話題,事實上,多年以往,在美國車內污染就已被列為“人類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但在中國,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僅僅開端于2004年。當時, “某國產車苯超標激發死亡補償糾紛案”、“某自主品牌車疑致兒童白血病案”、“某進口車甲醛超標3倍案”等案件接連浮現,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但由于國內沒有任何具有法律效應的“車內空氣污染參照標準”,絕大部分案件不得不不了了之。 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檢中心主任宋廣生向汽車商報記者表示:“向來以來,我國車內空氣質量問題處于無法規、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眾多車主關于新車刺鼻的異味不得不忍耐。” 據了解,車內空氣污染重要來源有三個,第一個是新車的車內各種配件,如座椅、座墊、座椅套和座椅面料等;第二個污染源是車內飾,如車內地板、門內護板、車頂棚襯里、窗簾等;第三個污染源是生產中使用的油漆、稀釋劑和黏合用的膠水油漆等。 宋廣生告訴記者,目前一輛家庭汽車使用的黏合劑用量達5公斤以上,最高的可達27公斤。與室內環境相比,車內空間更狹窄、更密閉,尤其在夏天,車內材料在驕陽下封閉暴曬后,有害物質大量揮發,濃度可能會添加數倍。 九成新車存在污染問題 來自醫學部門的統計顯示,車內空氣污染已經成為招致呼吸道疾病的重要來源之一,車內空氣污染通常表現為有刺激性的異味,駕駛員和乘客則會浮現頭暈、困倦、咳嗽等癥狀。相關統計表明,大概有65%的駕駛員在駕車時由于車內空氣污染曾經浮現過壓抑、煩躁和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現象。 據宋廣生介紹,過去幾年,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空氣監測中心為了印證車內污染的存在,分別對少則50輛,多則上千輛新車的車內空氣質量進行過檢測,每一個數據出來都觸目驚心:90%以上的汽車內,苯、二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氣體嚴峻超過國家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最高者竟超標10倍以上,遠遠超過37%的家庭裝修污染比例。美國檢測結果也顯示:車內有害物含量是家居和辦公室中的5到10倍。 記者調查走訪中也發現,盡管目前有各種所謂的改善車內空氣質量的方法,但并沒有驗證表明這些方法可以徹底解決苯、甲醛等污染物對人體的損害,比如用香水掩蓋車內異味的方法,同樣也是對人體有害的。有專家指出,空氣污染對外的釋放,是一個緩慢甚至是長達數十年的過程。 “不論高檔車還是中低檔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車內污染問題。”宋廣生提醒道。 那么,究竟如何來推斷每輛車的污染程度?
|
上一篇:去年汽車投訴達1.6805萬件 再創新高
下一篇:工信部規劃制定 渦輪增壓普及時代到來 |
想便宜點買MAXUS大通汽車嗎?參加江蘇汽車網組織的MAXUS大通汽車團購行動吧,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砍價。4S店提供包車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動的價格,呵呵,還不報名去!GO >> |
![]() |
百度中 空氣監測中心調查結果 九成新車“有毒”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空氣監測中心調查結果 九成新車“有毒”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