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車投訴量激增 專家支招維權需講技巧 |
本文關鍵詞:汽車三包 汽車投訴 維修 投訴量 質檢總局 第三方鑒定機構 最近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11年全國各級消協組織所受理的消費者的投訴狀況,汽車的投訴量同比增進了19.2%,是投訴量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一類商品。 汽車投訴集中在三個問題 1.售前問題:車輛質量存在缺點售前問題,即產品質量問題是汽車投訴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占整個投訴數據的54.7%。在涉及質量的投訴中,變速箱、車身及電氣、發動機成為最重要的投訴對象。如變速箱異響、滲油、跳擋、換擋困難、發熱;離合器打滑、分離不徹底、發抖、異響、磨損異常;制動系統拖滑、制動軟、異響、跑偏、顫動等。還有很大部分服務投訴是因為車主對4S店員工處理車輛故障的技術水平、解釋溝通不滿而引起的;而涉及服務方面的投訴則是因為車主認為零部件價格不合理以及等待時間過長而引起。 2.售中問題:虛假宣傳,巧立名目設陷阱 涉及銷售領域的投訴熱潮,重要體現在:購車合同不明確提車時間;熱售車型要求加價提車;強制搭售汽車裝潢、附屬商品等。當前維修市場魚龍混雜,汽車配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現象屢屢存在,傷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断ā返谑艞l規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3.售后問題:三包變成一包,檢測缺失,無法舉證 涉及維修領域的投訴熱潮,重要體現在:汽車質量問題責任認定難;維修周期過于冗長;維修過程不透明等,F有的汽車檢測平臺重要服務對象是汽車廠商,消費者個體難以負擔。檢測機構的缺失已經成了汽車“三包”落地的攔路虎[報價 圖片 4S店 新聞] ,消費者要么無處檢測,要么需求花費動不動萬元的檢測費。 汽車隱性問題如剎車失靈、方向盤抱死、驀地熄火、安全氣囊失效等,報修時不一定浮現,加之部分維修商隊伍素養差,存在三包期內瞞、掩、拖等狀況;另一方面,國家統一的“三包”規定暫未出臺,多數生產廠家自定的企業“三包”范圍,普遍存在質量認定范圍窄、自身責任負擔輕的現象。關于退、換車的條件相對苛刻,關于一些配屬件,盡量排除在“三包”范圍外,使消費者花費了許多本不該支付的費用。 專家支招維權講技巧 一些商家利用國家臨時未出臺汽車“三包”規定,為所欲為地解釋賣車時的承諾,想方設法躲避責任。此外,因為在維修價格上沒有統一規定和制約,部分維修商的定價匪夷所思,存在欺詐消費者的把戲,消費者應多了解法律法規常識,可及時向本地12315投訴,取得協調解決的機會。 消費者平時應保留維修、保養的單據,每次維修要求維修站做記錄,而且維修單據上的記錄要和服務站電腦的記錄一致,單據上除寫明具體的維修內容外,還要有車主自己的簽字,做到即使浮現糾紛,打官司也有憑據。此外,消費者還可以選擇通過網絡維權,在網上征集投訴同樣問題的車主,大家一起發起集體維權。 車主不要在4S店和生產廠家之間浪費太多的時間,最終實際上把維權的激情慢慢都淡化了,每天去跑,時間成本也很大。車一旦出了質量問題,銷售商就說你先去維修一下,這樣就把車的質量問題變成維修的問題了。建議可以向消協去投訴,調解一下,不行的話盡快去法院進行訴訟。 理性呼喚汽車“三包” 汽車“三包”重要是對汽車產品修理、改換、退貨相關的民事行為予以規范。自上一年10月26日質檢總局關于汽車“三包”規定的聽證會結束以后,質檢總局向來加速推動這項工作。今年1月1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新版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改換、退貨責任規定》(征求意見稿),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有專家認為,汽車三包政策將有利于解決消費者訴求及實踐中的糾紛問題,而且汽車三包的出臺條件已經具備。然而,不少汽車企業和經銷商,以及法律界人士擔心汽車三包政策出臺尚沒有條件。畢竟,汽車產品不同于普通生活消費品,技術復雜、創造成本高、價格鏈長,使用環境復雜、治理涉及面廣,汽車產品實施“三包”面臨著“舉證難”、“鑒定難”、“索賠難”等諸多問題。特殊是缺少權威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體系,難以對汽車產品質量問題和性能故障做出科學、精確、公正的鑒定。配套體系也不健全,全面實施汽車產品“三包”,條件并不成熟。 總體來看,新版“汽車三包”規定征求意見稿比老版有了明顯進步,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但仍然存在許多硬傷。比如沒有明確汽車生產商和經銷商應負的責任,另外爭議處理專家庫的作用有限,不能代替權威的第三方鑒定機構。在條件尚不具備的狀況下,假如倉促出臺汽車“三包”規定,將面臨無法操作和無法執行的問題。 |
上一篇:JEEP不再貴 新指南者突進城市SUV
|
想便宜點買MAXUS大通汽車嗎?參加江蘇汽車網組織的MAXUS大通汽車團購行動吧,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砍價。4S店提供包車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動的價格,呵呵,還不報名去!GO >> |
![]() |
百度中 汽車投訴量激增 專家支招維權需講技巧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汽車投訴量激增 專家支招維權需講技巧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