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該是對外資整車制造說“不”的時候了 |
本文關鍵詞:新能源 跨國公司 外資投資 合資公司 零部件 汽車合資企業 日前國家對外資進入汽車整車制造產業政策由“鼓勵”變為“允許”,有媒體認為這是“國家對汽車合資政策的重大調整”。僅從字面理解,似乎二者有原則性差別,但結合中國實際看,其實并沒有本質不同。 我們知道,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跨國公司雖然也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后一個汽車大市場”,但那時還是潛在的而不是現實的大市場。中國企業哭著喊著要與人家合資,人家就是不肯下嫁。神龍公司是當年國家唯一批準按照“經濟規模”建設的汽車合資公司,計劃投資130多億元,形成30萬輛整車生產能力,要是現在,跨國公司還不擠破頭往里鉆?可那時候,東風,也就是二汽,走遍全球也難找到合適的合資伙伴,不是免談,就是要價太高,最后選中與雪鐵龍[報價 圖片 4S店 新聞] 合資,多年來一直疙疙瘩瘩,很不順暢。即使像大眾[報價 圖片 4S店 新聞] 這樣“先知先覺”,與上汽合資,雙方政府總理出席簽約儀式,注冊資本也僅有1.6億元人民幣,規模只是3萬輛。那時候叫“備席容易請客難”,所以很需要“鼓勵”。 現在的形勢則大不相同,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現實市場,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汽車市場,按照跨國公司普遍看法,未來還有2倍甚至3倍的增長空間,失去了中國市場就是失掉了世界,因而跨國公司是“哭著喊著”要進來,關鍵在于中國政府是否“允許”。因此現在不需“鼓勵”,只要“允許”,就會擠破頭地往里鉆了。 所以在實際效果上,無論是過去的“鼓勵”還是現在的“允許”,并沒有本質差別。現在的中國汽車業,既如同中國官方的說法,產能過剩,更有官方不愿意承認的問題:開放過度,給中國本土自主品牌企業留下的生存空間太小。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建立汽車合資企業最多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本土自主品牌車被擠兌得幾無立身之地的“汽車大國”,中國再不能渾渾噩噩,以造別人品牌車子為榮,到了對外資進入整車制造領域說“不”的時候了,只有對外資投資設置一點限制條件,保護本土民族自主品牌發展,才能由所謂的“汽車大國”轉變為汽車強國。 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但是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業卻被外資主導,這不僅無法向子孫后代交代,就是當代人也臉上無光。在中國本土發展自己的汽車品牌,是中國人的民族自尊之所在,也是中國的主權、國家的利益所在,我們用不著去看別人的臉色,不能為別人的花言巧語所動。看看美國人,無論是總統布什、奧巴馬,還是駐華大使駱家輝,在任何場合都直言不諱要保護美國人民的利益、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這些年發生的美中貿易糾紛,哪一件美國人有過妥協與讓步?為什么中國人就不能理直氣壯地保護自己的民族尊嚴與國家利益呢? 除整車制造政策的變化外,大家還關心政策“鼓勵”外資投資的重點轉向了零部件和新能源,這是否意味中國零部件和新能源有機會做強了?實際上,中國汽車零部件已經病入膏肓,現狀比整車還要凄慘,離全軍覆沒不遠。從總量上講,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占不到1/3,而且處于價值鏈最低端,稍微高端的一些零部件,所謂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不是外商獨資就是合資,可以說我們基本沒有核心技術,也只能鼓勵外資投資。至于新能源,據稱是主管部門對合資公司擴大規模設置的所謂障礙之一,其實這是白費苦心,因為什么是新能源,還沒有一個定見,自己說是就是,像中國一下能冒出1000多個新能源企業,外國公司報一個新能源項目又有何難哉?像捷達就是一個例子,只要在老產品上簡單裝一個什么東西,就變成了新能源車兼自主品牌“開利”,讓新工廠火速通過驗收。 |
上一篇:怎樣去除汽車方向跑偏 及時排查八大病根
|
想便宜點買瑞麒汽車嗎?參加江蘇汽車網組織的瑞麒汽車團購行動吧,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砍價。4S店提供包車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動的價格,呵呵,還不報名去!GO >> |
![]() |
百度中 該是對外資整車制造說“不”的時候了 相關內容 |
![]() |
Google搜索中 該是對外資整車制造說“不”的時候了 相關內容 |
![]() |
雅虎中 該是對外資整車制造說“不”的時候了 相關內容 |
![]() |
Sogou搜索中 該是對外資整車制造說“不”的時候了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