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詞:車輛操控懸掛感受
決定一輛車操控的因素很多,例如懸掛結構、減震器、輪胎等等。但是最為重要的還是懸掛結構。舉個例子:一輛底盤改裝再好的POLO也不會趕上一輛未經過改裝的福克斯或者富康。減震器、輪胎的改裝固然會增加操控樂趣,但是這一切不能起到質的變化。原因很簡單:車輛懸掛的底子在哪明擺著啦。最為簡單點說就是:給一個業(yè)余足球運動員換上一雙好鞋,照樣也比不上穿皮鞋球星一樣。當今10萬級別的小車,基本可以劃分為3類:
一類:底盤: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掛(代表車:POLO、FIT、捷達、桑塔納 、甲殼蟲 、帕薩特、威馳 、天語、雨燕 、騏達 、頤達 、驪威 、新樂騁 、樂風、馬2 )等幾乎所有10萬以內的大多數車型。
第二類:縱向擺臂式獨立懸架(代表車型:雪鐵龍全車系(除凱旋和世嘉)標致全車系、寶來、卡羅拉、高爾夫、花冠等
第三類:多連桿或4連桿獨立懸掛:(代表車:福克斯、福美來323、藍澀、菱帥等)扭力梁懸掛是一種半獨立懸掛方式,這種懸掛結構簡單,傳力可靠,但兩輪受沖擊震動時會互相影響。對細小的震動能夠較好地過濾,而對于大坑洞的反應會比較生硬,大眾集團的車型多采用此種后懸掛,不過最新的PQ35平臺均改成了多連桿式。
【駕駛體驗】:高速穩(wěn)定、耐用、轉彎測傾嚴重、變線整個車感覺不好控制。其特點成本較低,這也是為什么國內10萬級別車普遍配置這種懸掛的主要原因。
下圖扭力梁式

1):拖曳臂式懸掛系統(tǒng)是專為后輪設計的懸掛系統(tǒng),像標致車系、雪鐵龍車系、歐寶車系等歐洲轎車比較喜歡采用這種懸掛系統(tǒng)。拖曳臂式懸掛系統(tǒng)的最大優(yōu)點是左右兩輪的空間較大,而且車身的外傾角沒有變化,避震器不發(fā)生彎曲應力,所以摩擦小,乘坐性佳,當其剎車時除了車頭較重會往下沉外,拖曳臂懸吊的后輪也會往下沉平衡車身。
【駕駛體驗】:不用多說了10萬級別的寶來、富康、高爾夫、等均采用這種懸掛,成本較高,操控得心應手。高速變線非常容易掌握。
下圖為拖曳臂式懸掛

(2):多連桿懸掛系統(tǒng),又分為5連桿和4連桿。多連桿后懸掛能實現主銷后傾角的最佳位置,大幅度減少來自路面的前后方向力,從而改善加速和制動時的平順性和舒適性,同時也保證了直線行駛的穩(wěn)定性,在車輛轉彎或制動時,5連桿后懸掛結構可使后輪形成正前束,提高了車輛的控制性能,減少轉向不足的情況。
【駕駛體驗】這種懸掛的車輛適合操控所需。像10萬級別的福克斯、福美來323、藍澀、菱帥都采用這項技術,他和拖曳臂式懸掛系統(tǒng)一樣能起到良好的操控效果。只是設計理念不大相同而已。均屬于純正獨立懸掛的范疇。
下圖為多連桿

(3):雖然多連桿和有拖曳臂式懸掛很多先天的優(yōu)點,似乎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多連桿一下多了這么多受力點,調校會比較困難,而且在占用空間和成本上沒有優(yōu)勢,所以我們在購車時不必太在意是否采用了多連桿,如果前麥佛遜,后拖曳臂是非常好的搭配,原則上只要和整車風格協調一致,我們大可不必非要認定一種懸掛方式。而扭力梁的設計基本是考慮的家用,至于操控感覺一般。如果對于操控要求不高,還是完全能夠滿足日常使用的。
我們在購車時經常會看到這樣一條廣告語:四輪獨立懸掛,那么究竟什么是懸掛,獨立懸掛有什么樣的優(yōu)點,恐怕就不是每一個人都很清楚的事情了。
●非獨立式懸掛:兩側車輪安裝于一根整體式車橋上,車橋通過懸掛與車架相連,這種懸掛結構簡單,傳力可靠,但兩輪受沖擊震動時互相影響。
●獨立式懸掛:每個車輪單獨通過一套懸掛安裝于車身或者車橋上,車橋采用斷開式,中間一段固定于車架或者車身上;此種懸掛兩邊車輪受沖擊時互不影響。不管是獨立懸掛還是非獨立懸掛其實就一部10萬級別的車來說;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底盤懸掛占用了較大成本,雖然操控沒挑了,但是勢必廠家會在其他地方找回成本,富康、愛立舌的粗糙做工就是一個例子而非獨立懸掛雖然操控感覺一般但是其他方面可以做到精細,像像FIT、POLO。所以10萬級別的小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你只要記住一條就是:你的側重點是什么就可以。是操控還是其他別的不要考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