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久了會使人的中樞神經處于持續高度緊張狀態,難以避免地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內分泌功能紊亂,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所以有必要學習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使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以保持行車的安全。
一、要注意鍛煉身體。有的人認為自己每天駕車出行, 也算是鍛煉身體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駕駛室的空間狹小,空氣流通不暢,加之駕車動作單一,運動量很小,與主觀的有意識鍛煉身體有很大的差異。只有不斷參加各種室外活動,才能有效地增強肌體各器官、各系統的功能。每天最好安排一個小時的室外活動,盡量在早上。而出車前適當的活動幾分鐘最好,也可利用停車間隙,在車外做一些深呼吸或上下蹲起,這樣更有利于血液循環,增強肺活量,使精力更加充沛,在駕車時不會感到疲勞。
二、要學會保持心理的相對穩定。 出車時, 總要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容易產生各種矛盾和煩惱。當與行人、乘車人及其他司機發生爭執,無意識違章受到處罰,行駛中車輛突然出現故障等,既要寬容、豁達待人,又要善于自我勸慰,盡可能地快些擺脫不利的心態,以保持心理上的相對穩定,只有這樣才能將全部精力用在安全行車上。
三、要善于營造良好的精神氛圍。除了駕車之外,還要注意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不斷增加生活的情趣,這樣可以有效轉移因長時間駕車而產生的壓力,消除心理上的疲勞。長時間駕車,腦神經會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只有多一些愛好和情趣,才能盡快地把注意力轉移和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