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分析!東風日產全新第14代軒逸到底值不值得買?
問起大家對東風日產[報價 4S店]旗下最熟悉車型是哪一款?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會回答:是軒逸!沒錯,在國內家轎市場中,東風日產軒逸算得上是相當成功的存在,于2006年在華上市的東風日產軒逸上市十三年來累計銷量突破了300萬輛,這體現出廣大消費者對于它的認可。
更難得可貴的是在2018年及2019年的車市寒冬中,東風日產軒逸2018年累計銷量達到了46.7萬輛,2019年上半年累計銷量也達到了217761輛。
日產軒逸上市13年來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
不僅將老對手上汽大眾[報價 4S店]朗逸、一汽豐田[報價 4S店]卡羅拉成功拋在身后,更一舉成為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年度銷量冠軍,并在2019年上半年繼續領跑家轎市場,可以說是東風日產的銷量擔當。
軒逸14次迭代歷程
從1959年第一代日產Bluebird藍鳥誕生到2000年更名后的日產SYLPHY軒逸,日產軒逸這一車系加上這次全新軒逸后,就已經經歷了14次迭代,60年14代車型,日產軒逸這一車系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品質、舒適、實用已經成為了日產軒逸的代名詞。
第14代軒逸
全新第14代軒逸新車發布時間軸
就在2019年7月16日,全新一代軒逸(14代)正式在珠海上市,全系6款車型均統一搭載1.6L自然吸氣發動機,售價區間為10.90-14.30萬元。
今天螺絲刀汽車就給大家分析分析全新軒逸什么優缺點?到底還值不值得購買?
外觀亮點:形似小號天籟,采用V-Motion 2.0設計語言
全新軒逸外觀采用V-Motion 2.0設計語言,從內到外可以說是煥然一新,基于雷諾-日產聯盟CMF平臺打造的它更進行了全方位升級,外形給人一種小號天籟的感覺,相比上一代車型整體造型時尚動感了許多。
大尺寸的進氣格柵搭配兩側采用LED光源的回旋鏢式前大燈組,使前臉看上去更具攻擊性,也使車頭部分看上去更為低矮。
車身側面采用了雙腰線設計并配備了17英寸五輻式輪圈,溜背式造型的C柱,鑲嵌黑色烤漆飾條,營造出懸浮式車頂的既視感。
車身尺寸方面,全新軒逸長寬高分別為4641/1815/1450mm,相比上一代車型,長度增加了10mm,寬度增加了55mm,高度降低56mm,軸距則增加了12mm,達到了同級領先的2712mm。
車尾相比于極具攻擊性的前臉造型,造型簡潔了很多,位于行李廂蓋上的鴨尾式擾流板增強了整車的運動氣息,經過熏黑式處理的尾燈組當在夜晚點亮后,擁有不錯的視覺效果。
內飾亮點:新增8英寸觸控大屏集成日產智聯系統
全新軒逸內飾采用了展翼式一體化中控臺設計,相比上一代車型時尚了很多,與激進的外形相比,淺棕與黑色搭配的內飾配色為車內增添了不少溫馨感,中控面板采用皮質縫線材質包裹,這種質感也遠超搪塑材質。
而新加入的三炮筒空調出風口堪稱進入內飾的第一標志化印象。
儀表盤內鑲嵌了7英寸高清彩色TFT液晶屏,可顯示車輛狀況、油耗里程與導航信息。
中控懸浮式8英寸觸控大屏還集成了日產智聯系統,可連接智能手機,實現手機屏幕映射和音源連接,并且通過愛車管家APP,車主可遠程查看當前車輛剩余油量、保養周期等信息。
乘坐空間表現:繼承“移動大沙發”優良傳統
采用Multi-Layer人體工學座椅,確保駕駛者盡可能處于舒適、放松狀態,有效緩解長時間駕駛的疲勞感。
經過NASA認證的護脊座椅結構,優化人機工程設計,實現更加均勻的壓力分布,提供從腰部到背部的定制化貼合支撐,全面有力支撐整個背部,縱享舒適乘坐體驗。
基于全新CMF平臺的車身和底盤優化,可有效降低乘員坐姿,實現整車高度降低,由于座椅位置的降低,增加坐墊厚度也并不會影響頭部空間,提升乘坐舒適性的同時也可以保留原有的縱向空間表現。
后排配備了可折疊的中央扶手,中間內置了兩個帶防滑墊的杯座。后排椅背的填充物十分柔軟,橫向寬度也非常適合長途乘坐,繼承了日產“大沙發”的優良傳統。
此外,座墊的長度表現的也非常不錯,座墊填充物兼顧了舒適性和承托性。
而后備箱空間比現款車型增加了50L達到了560L,足以日常家用基本沒有問題。
動力系統:搭載第三代1.6L自然吸氣發動機
動力方面,全新第14代軒逸搭載了第三代型號為HR16的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滿足了國六排放標準,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02kW(139Ps),峰值扭矩169N·m。傳動系統與之匹配5擋手動及XTRONIC CVT智能無級變速箱。
在發動機技術上,加入了鏡面熔射缸孔技術、e-VTC電動可變氣門正時控制、TCV多級擾流控制技術及EGR廢氣再循環系統。
并且在ECO模式及ISS智能啟停系統的幫助下,官方公布的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為4.9L,其實這也暴露了日產不再是“技術日產”的窘境,渦輪機只有“大排量”2.0T,歐洲的1.3T也遲遲不引進,無奈也只有接著給1.6L打補丁了。
駕駛操控表現如何?
發動機動力輸出非常線性,正常模式下的油門調校十分敏感,以彌補小排量發動機低扭的動力不足,起步時并不會給你乏力的感覺;CVT變速箱的平順性表現自然不必多說,對于急需動力時的“降擋”動作執行的非常堅決,轉速會被刻意維持在3000rpm左右,以彌補小排量發動機中段動力偏弱的現象。
轉向系統相比上一代車型,全新軒逸轉向手感更輕盈,轉動阻尼更均勻,回饋力度調校的更加適中,指向也算準確,動力整體表現雖然算不上強勁,但整體的動力輸出卻是十分暢順的,并且發動機艙的隔音水平還是比較出色的。
底盤懸架結構為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
當然,這一級別合資車型采用非獨立懸掛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調校仍屬于日系轎車偏重舒適性的調教,懸掛的阻尼設定同樣也是偏重于舒適性的體驗,底盤對于震動的過濾也比較積極,后懸掛在通過溝坎時對于彈跳的抑制還是不錯的,整體表現出了極高的底盤完整性。
說說缺點:不值得購買的五大理由!
一、全系無電子手剎
曾經電子手剎作為中高端車型的專屬,自然無緣于十萬級的家用轎車,但是如今市面上已經大量普及情況下,全新軒逸竟然帶來了機械手剎和腳剎的兩種替代方案,自動擋車型居然還采用腳剎駐車,而手動擋車型上,可能擔心用戶面對腳下的四個踏板會不知所措,則采用了機械手剎。這算不算人性化設計?
二、低配居然還采用前盤后鼓的設計?
全新軒逸配置能低到什么程度?作為一款售價十萬級的合資家轎,竟然在最低配的兩款車中只提供了前盤后鼓的配置,同樣令人驚呆的還有新軒逸輪圈的材質,都9102年了,竟然還有車采用是鋼制輪圈,而不是目前主流的鋁合金輪圈,目前不要說同級別車型,就連5萬元的國產入門級車型都大都普及了鋁合金輪圈。
三、減配覆蓋到每一個細節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軒逸做不到的,全新軒逸后排兩側還是一體式頭枕、主駕駛后側無儲物袋、全系無定速巡航、后排座椅無法放倒、全系車型除了頂配車型,其余均未配備前/后駐車雷達.......看到這,只能說全新軒逸真是把"減配"做到了淋漓盡致!如果不是這么多的減配項目,全新軒逸能夠把最低配置版本車型整備質量控制在1212kg?比對手豐田雷凌輕了138kg!以此獲得了更為優秀的燃油經濟性。
四、動力配置太過單一
全軒逸只保留了一臺1.6L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動力上有小幅提升,最大功率達到了139馬力,并且符合國六排放標準,傳動系統匹配CVT變速箱。不過這個動力配置相比起競爭對手來來說,顯得太過單一,限制了一大部分消費者的選擇。
五、競爭對手太過強大
每一位考慮軒逸的消費者,總是繞不過豐田雷凌和卡羅拉兩款車型,曾經可以說不相上下,而如今只能說是實力相差懸殊,誕生自TNGA平臺的全新雷凌,不僅采用了獨立后懸架,還全系標配8氣囊,就算是售價11.58萬的乞丐版車型也同樣如此,除了最低配車型外,其余車型全都配備了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自適應巡航和主動剎車等。而全新卡羅拉上市之后,還將全系標配這些高端配置,我們還有什么理由選擇軒逸呢?
東風日產下半年危機在哪里?手里的牌越來越少了....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全新軒逸的擔子比雷凌重不少,即使東風日產在2018年創下116萬輛的銷量記錄,同比增長3.9%,這是46萬輛的軒逸、16.5萬輛的逍客和20.5萬輛奇駿三款車的汗馬功勞。但是到了2019年東風日產投放新車的速度大大放慢,手上的牌也越來越少,換代的只有軒逸一款車型,改款的有逍客、樓蘭和西瑪,然后就沒有了......
換句話說,至少未來這兩年,在目前市面上各家車企新車層出不窮的推出,而在日產對技術和SUV進行大換血之前 ,全新軒逸必須維持日產在消費者心中的關注度和新鮮感,假如出現掉隊的話,日產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福特,而原因就是換代跟不上節奏,也缺少符合時代需求的先進技術。
車型購買推薦指數
對于實在喜歡軒逸的朋友,螺絲刀汽車也給出了車型推薦指數。
從全新軒逸的定價和配置來看,這款作為最入門家用轎車的定位并沒有變,不過它從內至外都有了大幅的提升,從主打入門需求的1.6L XE 舒享版車型到配置豐富實用的1.6L XL 悅享版,再到主推安全和舒適駕駛的兩款高配車型,全新軒逸能夠覆蓋到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車型推薦指數
綜合來看,想要高性價比可以考慮主推車型1.6L XL 悅享版的自動擋車型,比同配置手動擋車型多花9900塊就能換來自動變速箱以及后排空調出風口和自動啟停功能,算是比較超值了,而要經濟實惠則可以選擇老生長談的入門款,如果預算充裕則可以考慮兩款高配車型。
寫在最后,全新軒逸到底值不值得買?
長久以來,國內緊湊型轎車市場可謂是強手如云,競爭非常激烈,而全新軒逸在造型設計和基礎安全配置方面的提升毋庸置疑,但是大面積的減配也招來了消費者的反感,甚至出現了鋼制輪轂、鼓式剎車和一體式頭枕等減配。而對手競爭已經做到了面面俱到,全新軒逸除了優惠打折降價之外,還有啥?它到底值不值得買,我想看完這篇文章你也許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